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新聞新知
新聞新知
首頁 > 新聞新知
字級設定: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3/6605054

     

     

    新北失能人口約有13萬人,是全台最多失能人口城市。本報資料照片

    新北失能人口約有13萬人,是全台最多失能人口城市。本報資料照片

     

    新北失能人口約13萬人,全台最多,但照管專員人力長期缺乏,平均每人負擔320.68案,負荷量幾乎是中央建議配置的2倍,工作重,薪資多不高,加上新北高齡長者快速成長,疫情前離職率最高曾達31%。

     

    衛生局將會加強人員培訓進用,減輕案件負擔;也會盡可能提高薪資,爭取人員留任。

    衛福部去年統計,新北市居家及社區照顧服務量約有3萬492人,機構式照顧包含老人福利機構、長照機構、身障機構、護理之家、榮家入住人數達1萬8684床,推估新北失能人口約有13萬人,但長照服務百百種,個案跟家屬往往不了解那些資源適合自己,就由照顧管理專員協助串連資源。

     

    照顧管理專員透過家庭訪視,從個案發掘、轉介、需求評估、服務資格核定,到擬訂照顧計畫、連結服務,進行後續品質監督及結案工作,每案平均需要1年至1年半,可說是長照服務的靈魂人物。

     

    目前新北照管中心進用155人,每人負擔320.68案,與中央建議配置每150至200件配置1人相比,明顯過重。

    陳姓照專說,一個月平均要處理250至300名個案,一天算下來要訪視12至15人,光要去聯繫、訪視及來回車程,時間根本不夠用。雖然2018年起,A單位個管可以協助照專追蹤、管理進度,但老年人口成長快速,卻沒有相應人力投入,業務量逐年增加,開缺也不一定有人應徵,許多人寧願轉往私立機構。

     

    此外,新北石碇、坪林、平溪、雙溪、貢竂及烏來等偏區老年人口比例高,即使起薪4萬4千元,資格也較寬鬆,仍無法吸引足額的照專投入。

     

    新北衛生局表示,2018年起中央提高照專薪資條件,起薪由3萬3908元調至3萬8906元,最高薪資由3萬7783元調至5萬878元,增加誘因。原本2017年照管人員離職率為31%,去年離職率已下降至8%。

     

    此外,為協助照管中心擬訂照顧計畫,新北91間A級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有593位案管理人員,成為照專角色延伸,以提升服務量能及品質,同時衛生局也會將積極辦理長照人員培訓進用,提升服務量能,減輕照專業務負擔。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616655

     

     

    汪秋蓉認為居家護理不是事業,而是一份幫助別人的工作,磨練到最後,與個案像是家人一樣。圖/主辦單位提供

    汪秋蓉認為居家護理不是事業,而是一份幫助別人的工作,磨練到最後,與個案像是家人一樣。圖/主辦單位提供

     

     

    「居家護理不是事業,而是一份幫助別人的工作,磨練到最後,我們與個案像是家人一樣。」台灣居護董事長汪秋蓉說,「無痛離世、平穩善終」是她對每個個案與家屬的承諾與祝福。

     

    汪秋蓉自民國79年投入病房相關服務逾30年,從護理專業跨入居家照護,根植新北。她看過太多老病死後,主張提供病患「家與尊嚴」的醫護資源,只要有醫療團隊支援,家是最好的病房,家屬可以安心、患者可以安全善終;透過鄰里照顧,讓長者自主、有尊嚴的在家養老。

     

    李姓民眾與妻子都是盲人,有次妻子在床上拉肚子,滿床穢物。汪秋蓉得知後擔心李先生看不到,無法處理整床問題,想盡辦法盡快趕到李家。她已把李氏夫婦當成家人,他們也把汪秋蓉當成好友;汪秋蓉表示,服務結束後李先生還會幫她按摩,希望透過按摩能讓她放鬆,做更多更好的事。

     

    汪秋蓉加入新北市政府連攜式服務,協助成立臺灣在宅醫療學會,讓家成為最好病房。她分享中和個案,一名吞嚥障礙患者在醫院卻不願放鼻胃管,於是她媒合語言治療師,找出適合飲食,接軌到長照2.0整合照顧。

     

    另一位受過日本教育的老奶奶,見到人時臉上總掛著親切微笑,因為她在事前已妥善處理好善終這件事,所以等到生命走到終點,老奶奶是在自己家裡安祥辭世。汪秋蓉的父親十年前因肝、胃癌在家往生,生前一家人促膝長談,最後尊重父親決定,盡量讓他到生命最後無牽掛。

     

    汪秋蓉護專畢業後投入新北市亞東醫院急診室服務,婚後定居新北板橋,在呼吸病房經歷,讓她感嘆「生命不該如此活著」,決心做些改變。99年創立聯順居家護理所,提供案家完整照顧計畫,榮獲新北市護理機構督導考核優等。106年參與居家醫療整合照護計畫、新北衛生局黃金自立包與連攜式服務試辦計畫,積極協助臺灣在宅醫療學會成立,深刻確認居家護理師在社區守護的角色。

     

    汪秋蓉長期投入醫療照護,特別感謝公婆從未嫌棄她這個不會煮飯,不會做家事的媳婦,老公與女兒支持她繼續做下去,在做居家護理所時,凌晨3點接到電話,必須立刻出門,丈夫也能體諒。

     

    COVID-19疫情期間,汪秋蓉擴大居護照顧範圍,加入微光計劃協助確診長輩,進行治療與康復護理。張姓夫婦表示,汪秋蓉一到張家,便主動幫忙換床單及其他物件,讓人備感乾淨清爽。在張家最無助時,汪秋蓉雪中送炭,真誠的溫暖令他們永生難忘。

     

     

    汪秋蓉(右)把雙盲個案李姓夫婦當自己家人,他們也把汪秋蓉當成好友。圖/主辦單位提供

    汪秋蓉(右)把雙盲個案李姓夫婦當自己家人,他們也把汪秋蓉當成好友。圖/主辦單位提供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614899

     

     

    第三屆「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長照政策高峰會,多位專家齊聚針對長照議題提出見解。記者許政榆/攝影

    第三屆「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長照政策高峰會,多位專家齊聚針對長照議題提出見解。記者許政榆/攝影

     

    台灣2025邁入超高齡社會,帶動產業需求提升,衛福部薛瑞元日前受訪表示,長照服務要產業化才能發展,也不會與社福相互排擠、衝突。不過業界憂心,衛福部訂定「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法人條例」放寬業者進入門檻,但仍有董事席次、不能擔任機構負責人等限制,業者無法掌控機構營運而卻步,對此,衛福部次長李麗芬今表示,衛福部正在研議修法,考慮鬆綁董事席次,但仍要傾聽各界意見。

     

    第三屆「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今起舉行三天,包括衛福部政務次長李麗芬、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宏碁集團創辦人董事長施振榮、侒可傳媒執行長李正雄及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榮譽理事長賴添福、社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名譽理事長涂心寧、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聯會理事長陳宏麟、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紀淑靜、台灣社區式長期照顧策略聯盟理事長黎世宏等人出席。

     

    賴添福表示,感謝行政院在「因應超高齡社會對策方案」中預計2023到2026年投入逾1200億元,落實高齡社會政策,但長照並無景氣循環問題,只會越來越多,針對人力資源、財源、機構佈建、產業社福定位、IPO態度等面向,他提出5項長照問題,像是居家服務兩極化,新案如何加入?一學區一日照佈建速度能否滿足真實需求?長照引進民間資金,有無IPO公開發行可能性?住宿機構設立門檻高、獲利低,如何滿足龐大長照需求?舊有校舍改建長照機構,是否有相關配套?

     

    以住宿機構來說,賴添福認為,目前住宿機構仍屬剛性需求,目前累積180家住宿機構,今年到7月只新增35家、約4千多床,但一年需求有6千多床,顯現建構速度跟不上需求;此外,業界關心長照機構產業化,引進外部資源是否可以IPO公開發行、上市上櫃,金管會對於各領域要上市上櫃並無異議,但重點是,長照單位的主管機關衛福部必須要有明確表態。

     

    「長照要產業化還是社福,必須先定位清楚,否則很難走下去。」賴添福說,長照需求越來越大,照顧人力勢必不足,政府不能再以「一對一」概念,必須往日照中心、住宿機構「一對多」方式,才能滿足龐大照顧需求。從薛部長上任以來的發言可見,希望長照往產業化發展,民間龐大資源也期待能注入長照機構產業,但目前法規尚未明確訂定,後續讓人無所適從。

     

    李麗芬今回應,針對長照機構能否IPO、上市上櫃的問題,目前法規上都沒有說不行,不過一家公司要上市上櫃,仍要回歸市場機制,投資人會評估這家公司是否可以賺錢。以衛福部的立場會認為,長照機構上市上櫃與長照管理屬於不同的管理方式。

     

    針對法規規定董事席次、不能擔任機構負責人等限制,李麗芬說,現在衛福部有在研議修法,考慮鬆綁董事席次,讓壽險業董事席次可以超過長照機構的三分之一。她強調,她了解此舉涉及業者是否有主導權,但是修法必須傾聽各界,尤其外界仍有很多雜音,接下來會統整各方意見。

     

     

    第三屆「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今年以「打造照顧產業生態系,實現醫養大整合」主題,攜手國內250家照顧相關廠商,盼推升台灣照顧產業朝「兆元新產業」邁進。記者許政榆/攝影

    第三屆「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今年以「打造照顧產業生態系,實現醫養大整合」主題,攜手國內250家照顧相關廠商,盼推升台灣照顧產業朝「兆元新產業」邁進。記者許政榆/攝影

     

     

    今舉辦第三屆「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開幕典禮。記者許政榆/攝影

    今舉辦第三屆「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開幕典禮。記者許政榆/攝影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7/6595550

     

     

    金門近年來屢傳老人走失,金門縣府今天表示,將增加「金平安定位守護錶」的服務對象,歡迎符合資格的民眾踴躍提出申請。圖/縣府提供

    金門近年來屢傳老人走失,金門縣府今天表示,將增加「金平安定位守護錶」的服務對象,歡迎符合資格的民眾踴躍提出申請。圖/縣府提供

     

    金門近年來屢傳老人走失,金門縣府今天表示,將增加「金平安定位守護錶」的服務對象,除原有的失智或疑似失智長者與第1級獨居長者及高齡長者外,將新增設籍金門年滿85歲以上的長者,且有獨立外出的行動能力,採「限額限期申請」,申請總數為130支,額滿即截止受理,希望能建置智能友善的生活環境。

     

    金門縣政府為強化失智長者安全保護服務,今年參與經濟部工業局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補助計畫專案,並與該局所核定之廠商—先進醫資股份有限公司所提「AI精準健康共照服務及聊天推送機器人計畫」項目之一,合作執行「金門縣政府試辦預防走失智慧防護網絡服務計畫」。

     

    基於加強老人福利保護服務,除原計畫服務之對象外,特新增設籍本縣年滿85歲以上之長者,採「限額限期申請」即自9月6日起9月30日止,申請總數額為130支金平安定位錶。

     

    社會處長董燊表示,本計畫經濟部工業局媒合縣市政府與科技廠商合作,縣府所提需求計畫與科技廠商合作獲得支持,並配合提供試煉場域讓廠商在金門轄內執行計畫,有效強化預防走失保護協尋服務,並可減少社會、醫療及福利成本的支出,建全智慧城鄉照護網,同時,廠商試煉成功的經驗,也創造國際輸出的機會,提昇科技業的國際競爭力。

     

    此次新增服務對象所提供申請使用GPS智慧手錶130支,命名為「金平安定位守護錶」代表祈福平安之意,設備將以「借用」方式提供民眾申請使用,載具的功能,除有GPS定位、省電方便、輕巧簡易、緊急救援、即時通知、軌跡查看等,包括健康量測功能,同時隨時可測量血氧、心跳數據。

     

    配戴方式有兩種:第一以手錶配戴;第二以福袋方式配戴,福袋綉上代表金門的「風獅爺圖騰」及「金平安」字樣。歡迎有需要的鄉親可逕洽社會處社會福利館(蘭湖)或各鄉鎮公所社會課洽辦,服務電話:335131。

     

    縣府也表示,這次試辦計畫屬初期階段,未來將視計畫執行成效,再行推廣於其他適用對象,計畫導入後,透過運用科技功能,將有效解決目前失智或疑似失智長者、第1級獨居長者及高齡長者等,達到預防走失與協尋保護服務。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0650/6594264

     

    衛福部2017年推動「長照2.0計畫」擴大服務對象,臺中市政府盤點各區資源,原鄉長照據點數量偏低,特別是臺中市第一大的地區「和平區」長照服務據點僅布建4處,當年僅能服務42人次,後續挹注多達4,690萬元長照服務經費,截至去年(2021年)服務人次增加七倍,達到293人。而臺中原鄉整體的長照據點至今已布建23處(A據點2處、B據點6處、C據點15處)。

     

     

    服務看得到用得到 臺中第一大區設首處原鄉長照機構

    和平區幅員遼闊,不僅是臺中市第一大區,也是唯一的原住民地區。原鄉長照資源有限,臺中市與民間單位合作,2020年推動設置中部第一家原鄉長照機構「洛卡賀社區長照機構」,也因應洛卡賀社區長照機構的設置,幫助後續廣設據點,讓服務人次大幅增加。

     

    在市府連結民間的力量推動下,和平區長照服務據點從2017年的4處至2022年已經成長到23處,包含2處A據點、6處B據點、15處C據點,其中梨山地區佈建3處C據點;長照服務人數因此穩定成長,2017年服務人數為42人,到了2021年已達293人,統計至今年8月為止也已經服務287人,今年可望再突破2021年的紀錄,為偏鄉民眾提供溫暖、符合需要的長照服務。

     

    長照服務重要的項目即原鄉「交通接送服務」,為提升原鄉地區之交通接送服務量能及鼓勵業者進駐,臺中市2020年6月起,修訂和平區交通接送服務給支付制度,由原本之定額支付,改以實際交通之里程計費,每趟次補助費用由300元調整為600元。統計2021年挹注和平區長照接送專車補助費用,達到719萬元,大大解決偏鄉民眾就醫不便的問題。

     

     

    臺中市和平區長照接送專車,解決原鄉長輩就醫不便的問題。

    臺中市和平區長照接送專車,解決原鄉長輩就醫不便的問題。

     

    協助失智長輩在地安老 和平區首家失智社區服務據點

    和平區除了逐步設置長照據點以外,原鄉高齡失智也是重要課題。臺中市於2021年在和平區南勢里打造第一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安康診所」。每週一到五開辦全日課程,提供個案認知促進課程,延緩失智症的進程,也提供家屬支持團體及照顧技巧指導,截至今年8月底,共服務失智者17人(達5,304人次)、照顧者13人(達92人次),讓原鄉長輩能留在家鄉安心養老,達到在地老化的目標。

     

    此外,亦透過診所的醫療專業,在提供服務過程中,發掘社區中疑似或失智個案,即時轉介至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診斷,強化醫療與照護資源的連結性。

     

    安康診所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教導原鄉長輩認識失智症。

    安康診所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教導原鄉長輩認識失智症。

     

    結合在地醫療成立C據點 提高服務可近性

    2022年2月起,和平區衛生所發揮優勢,運用原先的醫事人員的專業,將醫療以及長照結合,協助規劃據點活動,在和平區衛生所一樓成立C據點,增加長輩的可近性,幾乎是一條龍的服務,幫助當地民眾預防及延緩失能、失智。

     

    考量和平區的居民,多以務農維生,和平區特別安排當地「非農忙」時期,媒合醫療院所,深入和平區梨山地區,辦理包裹式整合性篩檢服務,主動幫當地居民揪出病灶,提供服務,改善原鄉民眾就醫不便的情況。

     

    主動出擊挖掘個案問題 媒合長照資源以降低照顧負擔

    洛卡賀社區長照機構目前收治12位長輩。其中一位陳李女士,過去常常鼻青臉腫被看護帶到和平區衛生所就醫,護理師時常詢問陳李女士,卻難以問出原因,最後漸漸才挖掘出原因。

     

    陳李女士的兒子,平常因為工作太忙,沒辦法時刻在家陪伴媽媽,平時雖有看護照顧,但陳李女士卻會趁看護不注意,自行下床活動,不過,陳李女士下肢無力,只要一下床就會跌倒。

     

    衛生所主動發現問題,將陳李女士轉介至洛卡賀社區長照機構,機構協助增加陳李女士的下肢肌力,每天固定時間接送,照顧生活起居、接她一起共餐等,幫助陳李女士重拾笑顏,也不再發生跌倒的情況,家屬也減少照顧開支,毋需再聘請看護。

     

    機構設置後,也開始讓當地居民更認識長照服務資源後加以使用。以長照交通接送服務為例,因調整和平區交通服務里程計費方式後,交通服務使用人次,從原本2018年的54人次,到2021年增加至2,276人次,均有大幅增加,截至8月為止,也已經服務1,288人次,相較去年同期增加213人次。

     

    根據2021年長照服務滿意度調查,和平區的民眾使用長照服務滿意度,全數都是「滿意」,其中居家服務的滿意度平均分數為4.75分。顯示深受當地民眾的肯定。臺中市積極佈建長照服務資源,深入偏鄉及鄰里,提供在地民眾溫暖、符合需要的服務,建構友善、溫暖的資源服務網絡,讓市民好安心。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3/6592180

     

     

    「聊藝療-新北全齡藝術樂活計畫」鼓勵高齡與失智症族群走進博物館,或是將博物館、圖書館走入長照機構。圖/新北文化局提供

    「聊藝療-新北全齡藝術樂活計畫」鼓勵高齡與失智症族群走進博物館,或是將博物館、圖書館走入長照機構。圖/新北文化局提供

     

    新北市文化基金會今公布「聊藝療-新北全齡藝術樂活計畫」,串連文化局、社會局、衛生局資源,提供高齡、失智照服機構3項藝文服務,像是鼓勵高齡與失智症族群走進博物館,或是將博物館、圖書館走入長照機構。

     

    新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祐賢說,基金會兼具公共性與民間自主性,扮演跨單位連結的平台角色,讓每位新北市民都能平等無礙享受藝文資源。執行長龔雅雯則說,9月是國際失智症月,新北市文化基金會特別為高齡長者推出「聊藝療」計畫,文化局結合轄下各圖書館、藝文場館提供各項藝文服務。

     

    龔雅雯指出,計畫初期以高齡、失智症族群作為對象,力邀高齡與失智症服務機構申請,比如打開博物館補助計畫,就是鼓勵高齡與失智者走進博物館,實際體驗不同的藝術手作樂趣;藝術出走申請計畫、樂齡閱讀箱申請計畫則是讓行動博物館、圖書館走入長照機構。

     

    此外,基金會也辦理「藝術育療培力」工作坊,邀請博物館與高齡、失智照服機構人員參與課程,盼能在長照服務中融入藝術元素。

     

     

    新北市文化基金會今公布「聊藝療-新北全齡藝術樂活計畫」,串連文化局、社會局、衛生局資源,提供高齡、失智照服機構3項藝文服務。圖/新北文化局提供

    新北市文化基金會今公布「聊藝療-新北全齡藝術樂活計畫」,串連文化局、社會局、衛生局資源,提供高齡、失智照服機構3項藝文服務。圖/新北文化局提供

     

     

    坪林茶業博物館行動博物館展示模組。圖/新北文化局提供

    坪林茶業博物館行動博物館展示模組。圖/新北文化局提供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592474

     

    「醫院的看護居然外包給人力派遣公司,衛福部需要調查清楚並改善!」民眾黨立委蔡壁如6日召開記者會,質疑竹北榮總外包的看護並不具有長照員資格,導致陳情人趙曉音的父親疑似因照護疏失而過世。蔡壁如呼籲竹北榮總與衛福部要說明清楚,並檢討疫情以來長照不足的狀況,以訓練中高齡長照員替補。

     

    外包非長照專業

    陳情民眾趙曉音指出,他的父親8月19日入住竹北榮總醫院,22日因自病床上重摔落地,導致顱內出血傷重不治去世,但照理來說有看護不應該發生這樣的事,因此透過委任律師裘佩恩調查發現,竹北榮總委託外包的「庭華看護中心」,實際上是「庭華有限公司」,從事的是人力派遣,並非長照專業。

     

    「人力派遣的公司居然可以外包醫院長照,非常誇張!」趙曉音在現場激動的哭說,此公司在竹北榮總資料中持續都是「限制性招標」,她原本要找庭華有限公司查核,但公司聯絡人居然說公司沒有地址,連在榮總登記的「庭華看護中心」在網路上都找不到資料。

     

    增加中高齡長照培訓

    另外,該公司聯絡人居然連肇事的看護名字都不清楚。她質疑其中恐有違法事宜,未來將提出民刑事告訴,並呼籲衛福部要改善外包廠商的品質並進行積極控管,蔡壁如也要求衛福部與竹北榮總說清楚。

     

    蔡壁如希望衛福部重視目前看護因疫情人力不足,產生照護品質低落的狀況,不要讓趙家悲劇再次重演。民眾黨宜蘭縣長參選人陳琬惠補充,政府雖號稱制定大量長照預算,但受到疫情、少子化影響,目前專業長照人力顯然不足,她建議政府應鼓勵中高齡就業者投入長照工作,並提供專業訓練。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85/6591129

     

     

    為培育長照人力,本學期起技術型高中照顧服務科免學雜費。圖為南投縣五育高中學生服務畫面。圖/五育高中提供

    為培育長照人力,本學期起技術型高中照顧服務科免學雜費。圖為南投縣五育高中學生服務畫面。圖/五育高中提供

     

    估1.3萬學生受益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長照人力、人才出現缺口。教育部國教署日前修法將技術型高中「照顧服務科」納入免繳學費及雜費補助,從本學期起實施,估有一萬三千名學生受益,私校學生學費年省近六萬元,盼藉以培育長照人力。但有教團和家長認為,學生會考量未來職涯發展,長照工作吃力不討好,且薪資不高,誘因仍有限。

     

    國教署七月廿二日修正發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產業特殊需求類科要點」,除了既有廿三科、十九個技能實用學程學生享有免學雜費優惠,本學期起配合長照二點○政策,納入照顧服務科。另也擴大補助實習實驗費及業務費,鼓勵學校配合技職教育政策,增加學生實習實作機會,提升技能水準。

     

    新興科別招生困境

    不過,照顧服務科屬新興科別,在多數技術型高中內學生人數偏少,也曾有學校成立照顧服務科,卻面臨招生困境。如台北市喬治高職首年招生掛蛋無法成班;台北市文德女中首年僅招到四名學生,後來宣布停辦,輔導學生轉科或轉校。

     

    南投縣私立五育高中十年前創立全國首間日間照顧服務科,每年招生兩個班、約六十人,目前全校照服科人數達二二○人。校長邱勝濱說,以私校來說,照服科學生免學雜費後,每生一年約可省近六萬元。但他也認為政策誘因有限,學生仍注重職涯發展,若長照人員能有「分級制」,並有完善升遷制度,才能讓學生看到就業前景,帶動產業發展。

     

    補助只是短暫誘因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也說,免學雜費多少對招生有幫助,但對學生來說,選讀前必會考量科系未來發展,若政府想透過政策吸引學生投入長照產業,教育部須與衛福部合作,讓準備就讀的學生了解職涯發展,否則只是短暫誘因,走不長久。

     

    也有國中家長認為,社會普遍對於老人長照仍有刻板印象,認為是吃力不討好,且是薪資較低的工作,儘管免學雜費補助,誘因仍有限。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彭淑燕則樂觀其成,她認為,免學雜費對經濟弱勢家庭有誘因,且長照缺工,學生有望畢業即就業。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85/6589667

     

     

    教育部國教署修正發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產業特殊需求類科要點」,其中將技術型高中「照顧服務科」納入免繳學費及雜費補助,直到畢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國教署修正發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產業特殊需求類科要點」,其中將技術型高中「照顧服務科」納入免繳學費及雜費補助,直到畢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能連結產業人力需求,教育部國教署修正發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產業特殊需求類科要點」,其中將技術型高中「照顧服務科」納入免繳學費及雜費補助,直到畢業,預估有1萬3000名學生受益;另也擴大補助「實習實驗費」及「業務費」費用,並自即日起生效。

     

    國教署過去已有技術型高中的23科、19個技能實用學程的學生享有免學雜費的優惠,如今修正重點除原已列入補助辦理範圍的科別外,配合長照2.0政策,技術型高中群科再新增納入「照顧服務科」,在學之一、二、三年級學生同享免繳學費及雜費補助,直到畢業,盼能吸引具有技術資賦或實務性向的國中畢業生選讀技高,預估每年免學雜費受益學生人數達1萬3000名以上。

     

    該要點的另一修正重點,國教署表示,針對開設相關產業特殊需求類科學校,也擴大補助「實習實驗費」及「業務費」費用。

     

    其中,「實習材料費」部分,由原本以「科」為補助單位改以「班」為補助單位,每班補助3萬元;「業務費」部分,由每校補助3萬元提高至每科補助5萬元,如學校產業特殊需求類科專業群科一年級採完全免試入學招生者,則除每科補助的5萬元外,再增加補助10萬元,以鼓勵學校配合現行技職教育政策,並藉以增加學生實習實作機會,提升技能水準。

     

    國教署表示,相信藉由提高相關補助措施,將可鼓勵學校踴躍辦理產業特殊需求類科,並吸引更多國中畢業學生選讀,提升教學成效及品質,同時配合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為國家培育更多符合產業需求的優秀人才。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0697/6581288

     

    「爸爸,現在要換上的褲子可以讓你方便上廁所喔!你試看看,這很容易穿脫,你的手跟腳要動一動啦,這樣才不會老得太快…」47歲的林奕妤照顧失智父親十多年,伴隨失禁發生,父親從需要別人協助包紙尿褲,到現在可以自行穿脫褲型紙尿褲,還能跟家人一起看電影、搭郵輪,過著勇敢行動的生活。

     

     

    林奕妤(右圖)帶失智症父親(左圖黃黑條紋上衣者)和哥哥(左圖綠色外套者),一起搭郵輪旅遊。圖/林奕妤提供

    林奕妤(右圖)帶失智症父親(左圖黃黑條紋上衣者)和哥哥(左圖綠色外套者),一起搭郵輪旅遊。圖/林奕妤提供

     

    林奕妤的父親多年前糖尿病昏迷住院,併發輕微小中風,必須包著傳統紙尿褲,出院後發生血管型失智,偶爾出現記憶喪失、反應遲鈍和走路不穩,只好繼續使用紙尿褲。

     

    從傳統紙尿褲到轉換褲型紙尿褲,父親起初會抗拒,但林奕妤運用「胡蘿蔔與棍子」理論協助父親心理建設,用他喜愛、感興趣的事物作為籌碼,例如「爸爸,穿上它就可外出吃美食」,並搭配警告等方式,讓爸爸勇於嘗試褲型紙尿褲,進而接受,至今狀況良好,可以自行穿脫。

     

     

    林奕妤的失智症父親(右),經練習後已逐漸適應,可以自行穿脫褲型紙尿褲。圖/林奕妤提供林奕妤的失智症父親(右),經練習後已逐漸適應,可以自行穿脫褲型紙尿褲。圖/林奕妤提供

     

    「耐心溝通、陪他走下去」是勸說失智者穿上紙尿褲的關鍵。林奕妤的哥哥患有額顳葉型失智,言語退化、判斷力出問題,容易出現脫序行為。幾年前全家出國旅遊,哥哥就曾發生走失,甚至也曾在餐廳用餐時發生失禁,弄髒餐廳地板。

     

    林奕妤說,家人在外面失禁時,千萬不要用指責的口氣,愈是親近的人,愈放不下「面子」,失智者會覺得自己沒用、拖累家人,反而選擇了拒絕和沉默,更不敢走出家門,退化更快。

     

    她建議帶失智者外出用餐時,可以先告知餐廳店員,有失智者一起用餐,讓對方理解可能會有什麼情況發生,多數店家都很友善,讓她很感動,也讓家人能在輕鬆氛圍中享受美食,感受生活樂趣。

     

     

    林奕妤的父親(右後)和哥哥(左前)都有失智症,也因失智產生失禁狀況,外出用餐時穿上褲型紙尿褲,且跟餐廳店員溝通後,讓家人安心用餐。圖/林奕妤提供

    林奕妤的父親(右後)和哥哥(左前)都有失智症,也因失智產生失禁狀況,外出用餐時穿上褲型紙尿褲,且跟餐廳店員溝通後,讓家人安心用餐。圖/林奕妤提供

     

    除了告知周圍的人,尋求理解,林奕妤說,哥哥幾乎不太講話,隨時要注意他的臉部表情,失禁的異味困擾在使用褲型紙尿褲,並搭配固定飲水及排尿習慣後,已有明顯改善。

     

     

    林奕妤的哥哥(右),患有顳葉型失智,搭配固定的飲水及排尿習慣,和使用褲型紙尿褲,改善失禁對生活的困擾。圖/林奕妤提供

    林奕妤的哥哥(右),患有顳葉型失智,搭配固定的飲水及排尿習慣,和使用褲型紙尿褲,改善失禁對生活的困擾。圖/林奕妤提供

     

    孝順,強求不來!照顧者請好好照顧自己

    為了照顧失智家人,林奕妤十年多來,每天睡不到五小時,還要兼顧業務工作,壓力大到半夜家人入睡後,一人狂吃辣食掉眼淚,說不出的心酸,外人難以體會,「你要照顧者,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真的很難」林奕妤道盡照顧者的無奈。

     

    面對家人生病,看著81歲的母親也要照顧丈夫、兒子的生活起居,林奕妤心疼母親年紀大,身心難以負荷,即便家中有其他兄弟姊妹,但各自都有家庭且不是每個人都有照顧長輩的經驗,所以希望其他人至少做到陪伴,然後多聽聽媽媽說話,讓她紓壓。「而自己則用理解的心態面對失智家人的行為,先穩住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家人解決問題。」

     

    林奕妤說,照顧之路無比艱辛,「孝順,是要求、強求不來的」,那是發自內心,對於需要照顧的家人,願意付出。千萬不要為了別人的要求、眼光而讓自己陷入照顧困境。

     

    因為照顧是一個不斷付出的過程,照顧者是「人」會累、會想休息、會脆弱,會需要正向支持,她建議必要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讓自己喘口氣,維持至少四分之一的正常生活,才能夠度過漫長的照顧修煉。

     

     

    林奕妤的4大照護經驗

    1.貼近被照顧者心理:提升對疾病的認識,溝通對話以失智者為主體,多點時間讓他們思考,不要急著自己做決定。

     

    2.用同理心角度對待:了解失智病程,知道目前處在什麼階段,較能明白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和行為模式。例如血管型失智在思緒清醒時,行為舉止正常,溝通無障礙;額顳葉型失智會影響語言能力、溝通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自理。

     

    3.有耐心、有技巧溝通回應:失智長輩就像小孩子,要多花心力照顧,認真傾聽讓他們說出想法和感受。

     

    4.照顧者安排喘息時間:適時有抽離、休息的機會,善用政府長照2.0資源的喘息服務,安排自己喜愛的活動。

     

     

    掌握3原則 專家教你面對失智失禁的照護困擾

    罹患失智症後,九成患者都會有失禁問題,對家屬而言,「失禁」是每天都要面對的照護難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表示,不論是亞健康的長輩或是失智症患者,對於「包尿布」都覺得有失尊嚴,會因自尊心受傷而拒絕接受照護,甚至情緒反彈。有時當事人可能有嗅覺障礙,或是真的「不知道、不記得」自己漏尿了,所以非常排斥失禁照護。

     

    他建議掌握下列三大原則,可以提升患者和照顧者的生活品質,也不會因抗拒照顧而產生攻擊行為。

     

    1.定量喝水、定時如廁:協助養成習慣,固定時間喝水、上廁所,用溫和的口氣叮嚀有尿意就要去解,建議每隔2個小時引導排尿,讓長輩有被關心的感覺,而非被控制。

     

    2.耐心指引、切勿責罵:有些長輩因為認知功能障礙,找不到廁所、在錯的地方上廁所,用溫和口氣表達「我來幫你」、「大家都是這樣沒關係」,引導上廁所或使用失禁產品。

     

    3.善用失禁產品:正確選擇失禁產品可降低照護負擔,不同程度的失禁失智患者都可以使用褲型紙尿褲,注意不要提到「尿布」,而是強調與一般內褲無異,長輩更能接受。

     

    因應不同失智階段,有不同失禁程度及相應對策,照顧者了解疾病之外,也要安頓好自己,善用正向的溝通方式,選擇適合的失禁照護產品,不僅減輕照護壓力,也讓失智者重拾尊嚴與敢動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