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新聞新知 - 【新聞】她帶失智父兄看電影、搭郵輪 不畏失禁重拾「敢動」生活
新聞新知
首頁 > 新聞新知 - 【新聞】她帶失智父兄看電影、搭郵輪 不畏失禁重拾「敢動」生活
字級設定:
【新聞】她帶失智父兄看電影、搭郵輪 不畏失禁重拾「敢動」生活
2022-09-12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0697/6581288

 

「爸爸,現在要換上的褲子可以讓你方便上廁所喔!你試看看,這很容易穿脫,你的手跟腳要動一動啦,這樣才不會老得太快…」47歲的林奕妤照顧失智父親十多年,伴隨失禁發生,父親從需要別人協助包紙尿褲,到現在可以自行穿脫褲型紙尿褲,還能跟家人一起看電影、搭郵輪,過著勇敢行動的生活。

 

 

林奕妤(右圖)帶失智症父親(左圖黃黑條紋上衣者)和哥哥(左圖綠色外套者),一起搭郵輪旅遊。圖/林奕妤提供

林奕妤(右圖)帶失智症父親(左圖黃黑條紋上衣者)和哥哥(左圖綠色外套者),一起搭郵輪旅遊。圖/林奕妤提供

 

林奕妤的父親多年前糖尿病昏迷住院,併發輕微小中風,必須包著傳統紙尿褲,出院後發生血管型失智,偶爾出現記憶喪失、反應遲鈍和走路不穩,只好繼續使用紙尿褲。

 

從傳統紙尿褲到轉換褲型紙尿褲,父親起初會抗拒,但林奕妤運用「胡蘿蔔與棍子」理論協助父親心理建設,用他喜愛、感興趣的事物作為籌碼,例如「爸爸,穿上它就可外出吃美食」,並搭配警告等方式,讓爸爸勇於嘗試褲型紙尿褲,進而接受,至今狀況良好,可以自行穿脫。

 

 

林奕妤的失智症父親(右),經練習後已逐漸適應,可以自行穿脫褲型紙尿褲。圖/林奕妤提供林奕妤的失智症父親(右),經練習後已逐漸適應,可以自行穿脫褲型紙尿褲。圖/林奕妤提供

 

「耐心溝通、陪他走下去」是勸說失智者穿上紙尿褲的關鍵。林奕妤的哥哥患有額顳葉型失智,言語退化、判斷力出問題,容易出現脫序行為。幾年前全家出國旅遊,哥哥就曾發生走失,甚至也曾在餐廳用餐時發生失禁,弄髒餐廳地板。

 

林奕妤說,家人在外面失禁時,千萬不要用指責的口氣,愈是親近的人,愈放不下「面子」,失智者會覺得自己沒用、拖累家人,反而選擇了拒絕和沉默,更不敢走出家門,退化更快。

 

她建議帶失智者外出用餐時,可以先告知餐廳店員,有失智者一起用餐,讓對方理解可能會有什麼情況發生,多數店家都很友善,讓她很感動,也讓家人能在輕鬆氛圍中享受美食,感受生活樂趣。

 

 

林奕妤的父親(右後)和哥哥(左前)都有失智症,也因失智產生失禁狀況,外出用餐時穿上褲型紙尿褲,且跟餐廳店員溝通後,讓家人安心用餐。圖/林奕妤提供

林奕妤的父親(右後)和哥哥(左前)都有失智症,也因失智產生失禁狀況,外出用餐時穿上褲型紙尿褲,且跟餐廳店員溝通後,讓家人安心用餐。圖/林奕妤提供

 

除了告知周圍的人,尋求理解,林奕妤說,哥哥幾乎不太講話,隨時要注意他的臉部表情,失禁的異味困擾在使用褲型紙尿褲,並搭配固定飲水及排尿習慣後,已有明顯改善。

 

 

林奕妤的哥哥(右),患有顳葉型失智,搭配固定的飲水及排尿習慣,和使用褲型紙尿褲,改善失禁對生活的困擾。圖/林奕妤提供

林奕妤的哥哥(右),患有顳葉型失智,搭配固定的飲水及排尿習慣,和使用褲型紙尿褲,改善失禁對生活的困擾。圖/林奕妤提供

 

孝順,強求不來!照顧者請好好照顧自己

為了照顧失智家人,林奕妤十年多來,每天睡不到五小時,還要兼顧業務工作,壓力大到半夜家人入睡後,一人狂吃辣食掉眼淚,說不出的心酸,外人難以體會,「你要照顧者,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真的很難」林奕妤道盡照顧者的無奈。

 

面對家人生病,看著81歲的母親也要照顧丈夫、兒子的生活起居,林奕妤心疼母親年紀大,身心難以負荷,即便家中有其他兄弟姊妹,但各自都有家庭且不是每個人都有照顧長輩的經驗,所以希望其他人至少做到陪伴,然後多聽聽媽媽說話,讓她紓壓。「而自己則用理解的心態面對失智家人的行為,先穩住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家人解決問題。」

 

林奕妤說,照顧之路無比艱辛,「孝順,是要求、強求不來的」,那是發自內心,對於需要照顧的家人,願意付出。千萬不要為了別人的要求、眼光而讓自己陷入照顧困境。

 

因為照顧是一個不斷付出的過程,照顧者是「人」會累、會想休息、會脆弱,會需要正向支持,她建議必要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讓自己喘口氣,維持至少四分之一的正常生活,才能夠度過漫長的照顧修煉。

 

 

林奕妤的4大照護經驗

1.貼近被照顧者心理:提升對疾病的認識,溝通對話以失智者為主體,多點時間讓他們思考,不要急著自己做決定。

 

2.用同理心角度對待:了解失智病程,知道目前處在什麼階段,較能明白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和行為模式。例如血管型失智在思緒清醒時,行為舉止正常,溝通無障礙;額顳葉型失智會影響語言能力、溝通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自理。

 

3.有耐心、有技巧溝通回應:失智長輩就像小孩子,要多花心力照顧,認真傾聽讓他們說出想法和感受。

 

4.照顧者安排喘息時間:適時有抽離、休息的機會,善用政府長照2.0資源的喘息服務,安排自己喜愛的活動。

 

 

掌握3原則 專家教你面對失智失禁的照護困擾

罹患失智症後,九成患者都會有失禁問題,對家屬而言,「失禁」是每天都要面對的照護難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表示,不論是亞健康的長輩或是失智症患者,對於「包尿布」都覺得有失尊嚴,會因自尊心受傷而拒絕接受照護,甚至情緒反彈。有時當事人可能有嗅覺障礙,或是真的「不知道、不記得」自己漏尿了,所以非常排斥失禁照護。

 

他建議掌握下列三大原則,可以提升患者和照顧者的生活品質,也不會因抗拒照顧而產生攻擊行為。

 

1.定量喝水、定時如廁:協助養成習慣,固定時間喝水、上廁所,用溫和的口氣叮嚀有尿意就要去解,建議每隔2個小時引導排尿,讓長輩有被關心的感覺,而非被控制。

 

2.耐心指引、切勿責罵:有些長輩因為認知功能障礙,找不到廁所、在錯的地方上廁所,用溫和口氣表達「我來幫你」、「大家都是這樣沒關係」,引導上廁所或使用失禁產品。

 

3.善用失禁產品:正確選擇失禁產品可降低照護負擔,不同程度的失禁失智患者都可以使用褲型紙尿褲,注意不要提到「尿布」,而是強調與一般內褲無異,長輩更能接受。

 

因應不同失智階段,有不同失禁程度及相應對策,照顧者了解疾病之外,也要安頓好自己,善用正向的溝通方式,選擇適合的失禁照護產品,不僅減輕照護壓力,也讓失智者重拾尊嚴與敢動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