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健康新訊
健康新訊
首頁 > 健康新訊
字級設定:
  • 你是否曾經歷過這樣的經驗,就是半夜醒來意識清楚,卻發現身體完全動不了,感覺胸口被重物壓著,甚至看到或聽到一些奇怪的東西?民間稱為「鬼壓床」,但其實這是有正式的醫學名稱的,我們叫做睡眠癱瘓症。 事實上睡眠癱瘓症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發生在入睡或醒來時。患者會經歷:意識清楚但身體癱瘓。除了眼球和呼吸外,全身無法動彈,持續的時間通常只有幾秒到幾分鐘,但常伴著隨強烈的恐懼感及呼吸困難感,甚至會出現幻覺,這其實是大腦的保護機制出了小差錯。
  • 每年6、7月是日本腦炎的流行期,疾管署指出,上周一口氣新增5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個案分布中南部4縣市,且個案居住地點或活動地附近均有水稻田、豬舍或鴿舍等高風險場所。疾管署強調,單周增加5例日本腦炎已創下近5年新高,由於氣溫炎熱,病媒蚊活動熱絡,民眾務必加強防蚊措施。疾管署公布這5例個案,居住地分別位於台中市南屯區、彰化縣花壇鄉、雲林縣北港鎮、屏東縣崁頂鄉及屏東......
  • 《福州日報》報導,當地近日氣溫驟升,張女拿出涼蓆,沒經過擦洗晾曬就直接使用。讓人疑惑的是,丈夫同用一張涼蓆卻安然無恙。「這一現象與個體免疫差異密切相關。」福州市第二總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王彤解釋,蟎蟲靠吃人體的死皮為生,一旦人體的汗液讓涼席變潮濕,蟎蟲就會...
  • 疾管署今(1)日宣布上周新增4例M痘(Mpox)本土病例,創下今年單周新高,個案都是本國籍30多歲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3例及南部1例,經疫調發現皆曾透過交友軟體與不特定對象發生親密行,且其中多達3例未曾接種過M痘疫苗。疾管署說明,這4例本土病例發病日介於6月17日到6月23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我國自2022年6月2......
  •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近日接診這名26歲女性患者,檢查發現其卵巢功能嚴重衰退,相當於45歲女性的水準,而且還出現停經症狀。經醫生詢問,該患者因工作壓力大,長期焦慮失眠,每天熬夜到凌晨2、3點,三餐依靠外送,生活極不規律,最終導致卵巢早衰。據《快科技》報導,...
  • 隨著腸病毒進入流行期,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所引起的重症病程變化迅速,尤其近期新生兒感染病例增多,臺東縣衛生局提醒民眾注意新生兒健康,家長和準媽媽應提高警覺,落實個人衛生與防護措施。 新生兒感染初
  • 高雄初日診所院長李唐越指出,事實上,瘦瘦針最早是用來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其主要成分GLP-1受體促效劑,例如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可促進胰島素分泌、穩定血糖,也有研究發現,這類藥物同時具有抑制食慾、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足感等效果,因此逐步被廣泛應用於體重管理。...
  • 《錢江晚報》報導,李女2個月前雙腿開始發癢,後來症狀逐漸惡化,全身都癢得不行,這才到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全科副主任醫師李曉強聽完症狀描述,立刻警惕起來,並安排了腹部彩超檢查。這一查,可把醫生和李婦都驚呆了,因為患者肝臟頂部長了異物。醫生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高...
  • 夏宇童表示,當時她在自家頂樓觀景時,眼前突然出現一條條如變形蟲般的視覺異常,原以為是飛蚊症,隨即前往眼科就診。檢查結果卻顯示,水晶體已有部分混濁,為早發性白內障,雖尚未嚴重到需立即手術,但仍需持續觀察。對於發病原因,夏宇童透露可能與自身曾患有650度高度近視...
  • 疾管署公布,新生兒腸病毒新增一死,為北部未滿一個月男嬰,在出生後第四 ...
  • 根據精神健康基金會去年發布「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調查當中約有超過 ...
  • 近期百日咳疫情上升,六月份共新增十七例本土確定病例,今年病例數自五月 ...
  • 45歲陳女士平日無明顯不適,僅偶爾出現腹脹與排便習慣改變,原以為是壓 ...
  • 35歲張姓廚師十多年前診斷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經藥物治療後發炎指數 ...
  • 「既然U=U就是不具傳染力,可以不戴套性愛嗎?」雖然醫學上病毒量測不 ...
  • 國內新增五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創下近五年來單週最高紀錄,疾管署發言人 ...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75 歲陳女士半個月前用餐時,突然右手右腳無力、講話含糊,經送醫診斷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雖然經治療後肢體逐漸恢復力氣,但右側臉部與四肢仍出現麻痛、刺癢感與不協調現象,甚至影響睡眠,經醫師評估為「中風後疼痛」。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動作障礙科主治醫師馮博裕指出,「中風後疼痛」並不罕見,卻常被誤以為只是復健進度慢、關節未打開。中風後約有 10~30% 病人會出現疼痛相關問題,主要可分為中樞性疼痛與周邊性疼痛,前者更難察覺與診斷。 中樞性疼痛常發生於丘腦 可能出現燒灼、針刺、痛覺過敏 中樞性疼痛是由中風損傷中樞神經系統後所引起,常見發生於腦部丘腦、腦幹或大腦皮質等處。馮博裕醫師說明,丘腦是疼痛感知的中繼站,若受損會造成疼痛訊號失調、調節異常,甚至在沒有實際刺激的情況下出現「燒灼痛」、「針刺感」、「蟲爬感」等不適,這種情況可能在中風數週到數月後才發生。 此外,中風後還可能引發神經發炎與興奮性胺基酸(例如 NMDA 受體)的過度活化,使神經元過度敏感,進一步放大痛感訊號。 周邊性疼痛與肌肉骨骼異常相關 藥物治療為首選 另一種是周邊性疼痛,與中風後肌肉骨骼系統與周邊神
  • 綜合陸媒報導,某天深夜,32歲的張男被妻子攙扶著走進急診室,臉色慘白、滿頭冷汗。他說,當天自己和妻子甜蜜過後就進入了夢鄉,沒過多久就感到一陣劇烈腰痛,腰部像是被千萬根鋼針狠刺,痛得他直接從床上彈坐起來。CT檢查提示,患者輸尿管中段結石,醫生進行了輸尿管鏡的微...
  • 「醫生說我U=U,是不是代表痊癒了?」「若我已經U=U,是不是可以停藥?」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公布常見五大迷思,其中也包含了HIV感染者的真實故事。小冰在穩定治療下達到U=U,卻仍被伴侶猜疑,認定會把病毒傳染給孩子,男友母親一度質疑「U=U根本是場騙局」而要求分手。
  • 台中市南屯區出現日本腦炎確診個案,衛生局指出,國內傳播的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接種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
  • 肺癌連續14年蟬聯全國癌症死因首位,已對民眾健康造成重大威脅。為加強 ...
  • 百日咳是一種呼吸道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透過飛沫傳染,無論有無發病均有高度傳染力,感染症狀為持續咳嗽超過兩週,並伴隨鼻炎、打噴嚏、輕微發燒等類似感冒的症狀。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1)日表示,我國近期百日咳疫情上升,6月份共新增17例本土確定病例(含1起家庭延伸校園群聚及3起家庭群聚)。因此疾管署呼籲家長要帶嬰幼兒按時接種疫苗,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疾管署表示,我國近期百日咳疫情上升,6月份共新增17例本土確定病例(含1起家庭延伸校園群聚及3起家庭群聚)。其中家庭延伸校園群聚案件指標個案為北部10多歲青少年,於5月下旬起陸續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因症狀未改善多次就醫,經採檢通報後於6月中旬確診,衛生單位進行疫情調查共匡列145名密切接觸者,皆已進行健康監測或預防性投藥,其中家庭接觸者4名及同校密切接觸者4名經採檢後確診,全案累計9例,預計健康監測至7月10日。疾管署亦表示,另3起百日咳家庭群聚案件,分別為中部2例、北部3例及南部2例,衛生單位均已匡列接觸者及採取相關防治措施,預計健康監測至7月15日、7月16日及7月24日。依據疾管署最新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2025)年截至6月30日,
  • 我國近期百日咳疫情上升, 光是6月份就新增17例本土病例,其涵蓋4起群聚及1起散發個案,其中最大規模群聚是一起9人群聚,指標個案為北部一名10多歲的青少年,5月下旬開始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經至診所及醫院數度就醫,才確診感染百日咳桿菌。後經疫調,青少年的4名同住家人,以及同班同學包括他在內的共5人,全都確診。連同6月份的17例百日咳確診病例,今年(2025......
  • 全球阿茲海默症患者人數不斷攀升,市面上也出現許多號稱可以改善症狀的產品,其中備受關注的是,40赫茲頻率的光照和聲音刺激,是否有延緩大腦退化效果?學者分析,部分動物實驗與初期人體研究,認為對患者的精神症狀可能有助益,但對於腦部的改善還有待驗證;也有醫師認為,臨床實驗不多,還須持保留態度。
  • 疾管署公布,國內新生兒腸病毒死亡再添1例,為北部出生才6天的小男嬰,這也是今(2025)年第5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死亡病例。另外,百日咳疫情6月一口氣新增17例本土病例,今年累計有35例,創10年同期新高,包括北、中、南等地區皆有家庭群聚,因此疾管署呼籲家長帶幼兒按時接種疫苗,也要留意青少年相關症狀。
  •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台中 報導】家有「毛孩」,寵物毛髮常引發過敏造成困擾。37歲戴先生養了三隻可愛柴犬,但
  • 圖說:市府衛生局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適齡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記者鍾麗如攝)
  • 楊聰財/精神科醫師彭振聲太太輕生,彭振聲當場崩潰痛哭,甚至說出「我不想活在這個世界上」,這種語言表達是否需要特別警示?如何判斷是否有自殺風險?配偶自殺後,另一半甚至責怪自己,這樣的心理狀態如何辨識與治療?面對突如其來的家人輕生事件,第一時間親友或社會應如何給予適當的心理支持?若家人有痛苦憂鬱症很難幫忙,社會資源有哪些?這四個問題都觸及到自殺事件對當事人及其家屬的心理創傷與社會支持,以下我分別進行詳細說明。
  • 根據《India Today》、《Free Press Journal》報導,64歲老翁塔亞德(Abhiman Tayade)和家人住在烏爾哈斯訥格爾(Ulhasnagar),他一直患有多重疾病,包括黃疸和糖尿病,先前曾在醫院接受治療,醫師建議要做進一步的評估,但家人認為他有康復的可能,就辦理出院手續帶回家。...
  • 60多歲林先生手部突然無法抬舉,經斗六慈院院長簡瑞騰診斷為椎間盤退化,壓到運動神經根,這種病症容易被誤判為肩膀受傷,所幸精準治療,手術緩解痛苦。而這位病友數年前也曾經因為舊傷被誤診,後來找到簡瑞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