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新聞新知 - 托老一條龍,開創新紀元!安心養老不是夢
新聞新知
首頁 > 新聞新知 - 托老一條龍,開創新紀元!安心養老不是夢
字級設定:
托老一條龍,開創新紀元!安心養老不是夢
2016-11-29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來源網址: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9647
 
迎接高齡化浪潮,臺中市政府積極配合中央政府長照2.0政策,全力推動「托老一條龍」,實現健康老化、在地終老的理念,更朝向長照大躍進的未來前進。
 
因應長照2.0,臺中正積極打造安心終老的優質環境。「我們是以社會投資理論為基礎,推動『托老一條龍』老人服務政策,無論長輩的狀態是健康、亞健康、失智或失能,都能享受多元且連續性的照顧服務。」臺中市市長林佳龍如是說。 強調預防照顧的重要,托老一條龍著重於填補亞健康長者的照顧缺口,以健康促進、活躍老化等的思維出發,積極減少長者失能、臥病在床,以及延緩進入機構的時間。臺中市社會局局長呂建德說:「當長輩能積極維持健康的身心狀態,將可大幅降低政府的長照及醫療支出,還更減輕家庭負擔,成本效益相當可觀。」 從預防準備到照顧,多學習、更快樂 臺中市「托老一條龍」服務共可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預防照顧準備期,目標是「學習成功老化,預防成為被照顧者」。首先,我們持續提升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質與量。呂建德局長表示,針對55至64歲的長者,透過長青學苑的活躍老化學習課程,規劃了養生、健康、福利等課程,更結合宗教團體辦理老人共餐,積極建立預防照顧服務,以維持長者健康,降低老人失能率。 第二階段則是初級預防照顧,藉由臺中市辦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加值服務方案,鼓勵社區照顧服務據點逐步增加服務的時間、次數以及深化服務內容,提升據點的能量及永續經營。 另外,提供日間托老服務的「長青快樂學堂」,更提供了一週5天、每日6小時的日間托老服務,使長輩可在托老所快樂上課、結交朋友及活化身心機能,讓子女能安心工作;長青快樂學堂運用學校及閒置空間,促進老少共學,世代更加融合、圓滿。  
 
預防照護與社區守護並進,延緩老化 過去的長照政策較強調失能後的長期照顧,但許多短暫輕度失能的長輩其實需要的是第三階段的次級預防照顧。臺中市首創多功能日間托老中心(豐原長青元氣學堂),針對短暫輕度失能、失智老人,提供身心機能活化課程,使他們提升生活自理能力。除了社區定點日托服務外,也提供彈性選擇,例如到宅服務和指導社區照顧員教導正確的照顧技巧等。 由於社會大眾對於失智症的認知不夠普及,為了守護長者健康、建立瑞智友善社區,臺中市政府在今年5月也首創「社區失智照顧支援中心」,邀請社區在地商電、學校、派出所一同協力設置瑞智長者社區守護站,提供失智症資源、短暫休憩及協助失智長者臨時需求。並且在社區中舉辦失智宣導、早期篩檢,期望能早期介入提供資源。 針對早期失智的長輩,還規劃了腦部健康活化課程,以延緩失智老化。並利用公共開放空間,辦理瑞智午茶聯誼會,逐步建構瑞智友善社區,落實社區照顧及在地老化的精神。
 
提供彈性且多元的長照服務 當長者的狀態不得已進入長照時,如何建構起以長者為中心的多元照顧模式,將是一大挑戰。 長期照顧服務階段是配合中央的長照2.0政策,擴大納入失智症照顧、原住民地區社區整合型服務、小規模多機能服務、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社區預防性照顧、預防失能或延緩失能照顧等。 其中臺中市社會局的多元照顧中心,積極辦理小規模多機能的服務,由同一單位提供日間照顧、居家服務、臨時住宿服務,讓長輩可在熟識的照服員及熟悉的環境下接受照顧。提供滿足長輩需求、彈性且多元的長照服務。 在托老一條龍政策的帶領下,「以人為中心」出發,臺中市積極建構多元的長者健康、生活照顧服務,讓「安心養老不是夢」的願景,得以在臺中被實現,打造臺中市成為高齡友善的宜居城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