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新聞新知 - 【新聞】面對失智者失序的情感與行為,該如何幫助他們?
新聞新知
首頁 > 新聞新知 - 【新聞】面對失智者失序的情感與行為,該如何幫助他們?
字級設定:
【新聞】面對失智者失序的情感與行為,該如何幫助他們?
2022-12-19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19/6807356

2022-12-02 18:14:02 瑞智基金會 / 出版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一個人無論再怎麼有愛,當他的焦點總是向外,而忘記自己也是個「人」的時候,「愛」總有一日會被消耗殆盡。因為我們會累、會想休息、會變得脆弱,也更需要別人的支持與幫助,無論是照顧者或是失智者。

 

所以,當我們在面對失智者失序的情感與行為時,我們要學會了解他們這些行為之下,真實的「需求」或「情感」,並學會用不同的方式去應對。

 

失序的情感與行為底下,是隱藏的脆弱

並不是每個人在情緒崩潰時,都會有和我一樣的行為。有些失智者在情緒崩潰時,他們的行為反映出他們兒時的模樣。他們會困惑不解或暴躁易怒,也許是喊叫或丟東西,或推翻桌上的東西,或身體前後不停地晃動,這些都是來描述幼兒會做的行為。

 

然而,無論什麼樣的行為,都反映出小孩子的脆弱,是在呼求別人來理解,來給予溫柔對待與幫助,就如我所描述的。然而一般來說,大家通常會同情小孩子,卻不會同情失智者。

 

當我回復到兒時的行為模式時(這是失智者在身心不勝負荷時會做的事),我想起耶穌曾說到小孩子和天國,祂說:「我告訴你們⋯⋯。凡再次單純像這小孩子的人,他在天國裡的排行是大的。更重要的是,當你為我的緣故接待這樣的小孩子,就等於是在接待我。」(馬太福音18:2-5,信息本)

 

對我和像我一樣經歷情緒崩潰的失智者,可以做某些事來安撫我們。如果我不認識你,或我忘記我認識你,請你自我介紹,並附帶一些說明。例如:你可以說「我是希拉,我在教會幫忙準備茶和咖啡」,或是任何適當的描述。請不要問我問題。一般而言,與失智者交談時,用問問題作開場白一點幫助也沒有。

 

如果可以的話,請給我一個單純或安靜的環境,如果你無法做到,請帶我離開,就像教會的朋友在棕櫚主日那天所做的一樣。要使環境安靜,可能包括減少噪音(把音樂調小聲或關掉),或調整照明(開燈或關燈,視需要而定),換句話說,就是要除去或減少感官的觸發點。

 

如果我感到困惑,請安撫我,但不要用過多的言語,我會不知所措——請讓我知道,我應該怎麼做。你可能只需要手指向門,向我伸出膀臂,面帶微笑,比手畫腳地擺出倒茶的姿勢。然後在一個比較安靜、比較沒有壓力的地方,你或許可以播放合適的音樂,跟我聊聊我的興趣、嗜好,以及我年輕時對我意義重大的話題。

 

當醫師得了失智症 分享照顧重點改善失智生活

《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分享失智者各種行為、心理思維,提供了很好的照顧對應方式。圖╱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提供

《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分享失智者各種行為、心理思維,提供了很好的照顧對應方式。圖╱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提供

 

失智症是世界性的流行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罹患失智症的人口正持續增加,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失智!這個好發於65歲以上的非正常老化疾病,除了記憶力減退,其他認知功能也會慢慢衰退。

 

隨著失智者日益增加,「年輕型失智症」的問題也受到關注。曾在非洲從事醫療宣教、擔任過家庭醫生25年的珍妮芙‧彼尤特(DR. Jennifer Bute. FRCGP),於2009年被診斷得了年輕型失智症,因為自己的病識感,從此積極把時間投注在鼓勵他人與挑戰大眾失智症的看法。

 

如果在還年輕的時候被診斷失智,你會怎麼做?珍妮芙‧彼尤特雖然罹病,但是憑藉著扎實的醫學基礎,讓她成為一位積極面對、闡述不輟的失智者,寫出與失智症共存的見證。迄今,將多年來的自我照顧心得彙整成冊,並將罹病看作是榮耀的機會,用專業及自身經驗幫助同樣患難的病人、家屬及照顧者。

 

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與蘇天財文教基金會共同出版珍妮芙‧彼尤特的新書《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分享失智者即使已經認知失調或失能,他們仍有滿足或表達感受愛、給予愛、同理心的能力。只要經過正確的引導,就能疏導情緒,包括照顧者也要重視減壓、學習豐富自己的生活並得到喘息的空間。

 

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徐文俊說,高齡化社會要面臨眾多老化與退化的身心疾病,大家對失智症聞之色變,但是多數民眾遇到問題時,才開始學習了解,面對照顧時,因為不了解而造成混亂、壓力,以及無法溝通、治療與協助患者減緩失智等狀況。《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的作者告訴讀者: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不能選擇要遭遇什麼,但是可以選擇如何應對挑戰!

 

蘇天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蘇昭蓉有長年照顧失智父親的經驗,她對照分享了作者珍妮芙‧彼尤特醫師所說的,失智者仍然有思考、感知,照顧者只要掌握要領,一定可以在照顧上找到正確的方法,減少因錯誤對待引起的混亂、壓力,甚至能持續建立溫馨與美好的家人關係。

 

《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能快速獲得關鍵的照顧知識,作者透過深入且實際案例的說明,找到相對應用的方法。新書於12月03日上市,詳情請見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與蘇天財文教基金會官網,以及網路平台、實體書店通路。

 

 

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徐文俊(右)與蘇天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蘇昭蓉(左)共同推廣新書《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圖╱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提供

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徐文俊(右)與蘇天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蘇昭蓉(左)共同推廣新書《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圖╱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