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新聞新知
新聞新知
首頁 > 新聞新知
字級設定: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2253/6776517

     

    家中2歲的小孩口吃、講話含糊?長輩吃東西常嗆咳等吞嚥障礙,又或者擔心裝鼻胃管就再也無法摘除?這些都是語言治療師的專業範疇,只要經過治療都能改善,不過,民眾也許困惑如何媒合語言治療師給予協助。對此,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怡仁表示,除了患者在醫師看診評估後的轉介,還有長照服務也能夠申請,透過一對一指導修正等,就連鼻胃管的患者也有機會重拾「無管人生」。

    陳怡仁說明,吞嚥過程有四個期別,分別為口腔準備期、口腔期、咽喉期、食道期,只要其中一項結構改變或神經肌肉出現問題,都會面臨吞嚥障礙,而語言治療師處理的是前三項期別,第四期則需要轉介胸腔相關科別診治。當中,裝有鼻胃管的中風患者、頭頸癌患者、摘除舌頭的舌癌患者,以及巴金森氏病失智症都是臨床上常見,若沒有妥善處理,容易導致脫水、吸入性肺炎,嚴重恐釀成生命危險。

     

    符合長照2.0可申請

    由於語言治療師的處置需要有醫囑,在申請的管道上,除了到醫療院所看診後的轉診外,就是進入長照系統申請服務,對象包含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或是重大傷病卡者等符合長照2.0申請資格者。再者,像是腦性麻痺的學生,可以透過學校系統與醫院的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的報告書,也能夠申請。

     

    「同一種疾病造成的吞嚥障礙,呈現的方式也會不同。」陳怡仁說,這需要經過語言治療師進一步評估,有些可能要從改變食物質地、大小,或調整進食時的姿勢等,以往常聽人說長輩喝水時要低頭,其實並非通則,「個案歸個案」無法用既定的治療公式套用在病患身上。

    他也說,治療上還有指導患者口腔的肌肉運動、喉部的閉合運動等安全吞嚥方式,這些都能夠訓練到吞嚥時相關肌群,透過語言治療師一對一的實際動作並修正行為,以獲得改善。

     

    及早訓練延緩惡化

    他分享臨床上碰過較特殊的案例,是一位巴金森氏病加上失智症的60多歲女性,家人主訴患者吃東西不吞都含在嘴裡,這很明顯是失智症造成,但巴金森氏病也可能帶有吞嚥障礙,必須要進一步分析評估,就像是另一位患有巴金森氏病的50多歲女性的案例,她就是屬於聲帶肌肉影響發聲,而不是出現吞嚥障礙問題。

     

    他補充,巴金森氏病牽涉到神經、肌肉控制等,確實會較早出現吞嚥障礙,而失智症在吞嚥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容易忘記吞,不像巴金森氏病是因為肌肉力量與協調控制上出現問題,兩者都能透過語言治療師治療,並以藥物控制病情,延緩惡化,在臨床上所碰到的患者都是從神經內科轉診而來。

    的確,對於巴金森氏病患者及家屬而言,吞嚥困難已造成身心上的負擔,從臉書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便能看出,巴病患者被吞嚥困難所苦,經常嗆咳演變成肺炎,得多次進出醫院,醫師評估需要裝鼻胃管,卻也讓患者身心更加鬱悶,類似的留言不在少數。

    對於插著鼻胃管的患者,陳怡仁說,因為患者用口腔進食會有危險性,才需要插管給予足夠養分,這在語言治療師治療訓練下,是能夠脫離管線,加上今年6月健保署及厚生基金會倡導「無管人生」,只要經由醫師和語言治療師的評估成功摘除導管者,每人次給予健保點數獎勵,這也成為醫療院所或機構努力替病患拔掉鼻胃管的一個動力。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72/6772524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今舉行「第6屆聰明照顧者」頒獎記者會。記者許政榆/攝影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今舉行「第6屆聰明照顧者」頒獎記者會。記者許政榆/攝影

     

    衛福部統計,台灣主要家庭照顧者平均照顧7.8年,每天照顧長達11.06小時,不少家庭照顧者往往在照顧過程中「忘了自己」,專家指出,家庭照顧者可透過3項方式「自我覺察」,包括「每天早上從頭到腳掃描自我檢查」、「突然腦力不夠用,容易發呆」、「難以決定照顧決策」,代表自己可能「累過頭」,應盡快尋求專家或醫療協助,避免走向悲劇。

     

    為鼓勵家庭照顧者多加使用長照資源,衛福部委託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舉行「第6屆聰明照顧者計畫徵求活動」今舉行頒獎記者會,今年度以照顧者的「自我覺察」作為評選重點,挖掘能關注自身健康與發現問題,積極行動做出改變的照顧者,共有72件作品投稿,從中評選出前3名及佳作5名。

     

    第一名得獎者為50歲的秀蓁,同時碰到失智母親、罹癌先生及孩子要照顧,除了被婆家要求要照顧先生,在原民的傳統觀念下,媽媽也要她來顧,使她長達8年新北、台東奔波,經歷巨大壓力。因母親作息混亂、脾氣暴躁,使用過居家照顧、日照中心後,最後說服家人讓母親到可說族語的失智症團體家屋,看見母親受到好的照顧,她體會到「孝順不是只有一種模式,適時把照顧勞務交給專業,家人更有餘裕發展愛」。

     

    衛福部次長李麗芬表示,自己父親還在世時也很排斥到據點、日照中心,而母親辛苦照顧多年,也時常自認「很歹命」。她期許能翻轉台灣「孝道」觀念,可多使用長照服務,政府也積極佈建長照資源,增加民眾可近性。據統計,今年1至9月長照喘息服務使用人數9萬1995人,較去年同期成長1.32倍。目前全國22縣市有119個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未來將持續按人口比擴建家照據點,讓照顧者得到相關協助。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郭慈安表示,據家總關懷專線統計,近35%的首次來電者是訴說照顧壓力、尋求情緒支持,包含焦慮、疲倦等照顧壓力,還有與被照顧者溝通或與其他家人的溝通困擾等問題。她鼓勵家庭照顧者,透過來電訴苦釋放壓力,也是自我覺察的第一步,當情緒或緩解,能更理智面對照顧事件。衛福部「照顧心情點播機」線上互動網站,可引導照顧者透過情境同理、壓力檢測等方式,獲得紓壓處方箋。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長照服務近年進入「深水區」,尚未使用長照資源的家庭,可能卡在家庭尚未有共識、自己走不出傳統觀念等,鼓勵照顧者應適時將勞務交給長照人員。今年72件聰明照顧者投稿作品樣態多元,在家照據點專業人員引導協助下,多運用長照資源安排照顧計畫,得獎作品將公布於「長照四包錢」網站,有任何照顧壓力及安排問題,可撥打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928/6788904

     

     

    中興大學醫學院與光田醫院今天簽約合作,投入偏鄉醫療人才培育。圖/光田醫院提供

    中興大學醫學院與光田醫院今天簽約合作,投入偏鄉醫療人才培育。圖/光田醫院提供

     

    國立中興大學今年3月成立學士後醫學系,醫學院8月1日獲准成立,醫學院今天與光田綜合醫院簽約合作,針對雙方的醫學研究、醫學人才培育、偏鄉醫療資源之提升等做進一步的合作討論,期藉合作案,讓中部地區的居民得到更尖端的醫療照護。

     

    光田綜合醫院王乃弘董事長表示,光田在海線耕耘超過百年,首任院長騎馬行醫的形象深入民心,關注偏鄉醫療也是醫院發展重要的方針,熟知中部地區城鄉健康的不平等,他說:「尤其醫療人力短缺,在經過COVID-19的疫情洗禮,更凸顯問題之嚴重性,我們還是希望各界能關注偏鄉醫療之不足,有更多的醫護人員共同投入偏鄉醫療,讓民眾的健康能得到足夠的保障。」

     

    國立中興大學醫學院陳健尉院長表示,今年獲教育部同意設立醫學院及學士後醫學系,對於擁有百年校史的興大來說別具意義,成為台灣中部地區唯一具醫學系之國立大學,更有助擴展農生、理工領域的教研量能與社會影響力。

     

    中興大學更希望能將這股力量,投入更多需要關懷的社會關懷、偏鄉弱勢等議題;後醫系的課程規劃則聚焦「全人醫療」、「智慧醫療」、「精準健康」三大重點領域,協助學生深入探索不同領域的發展。

     

    中興醫學院今天與光田綜合醫院學術交流合作重點,將著眼未來的研究合作、醫學人才培育、學術交流等,並研擬開設特色訓練課程,讓中興醫學院的學生有機會至光田綜合醫院進行醫學專業學習。

     

    今天簽約地點在台中大甲的「仁馨樂活園區」,張家築副院長表示,仁馨樂活園區成立的理念即不同於傳統的長照機構,它不定義是護理之家,而是在醫院體系的基礎下,整合護理之家、復能中心、日照、失智據點、診所、洗腎中心等,「以養辦醫」模式經營整合照顧,目前已為全臺關注的經營標竿。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stars.udn.com/star/story/10091/6787577

     

     

    楊貴媚出席公益活動,分享長照經驗。圖/創世基金會提供

    楊貴媚出席公益活動,分享長照經驗。圖/創世基金會提供

     

    甫獲金鐘實境節目主持人獎的楊貴媚,23日出席創世基金會推廣「照護e點靈」網站活動,宣導大眾多利用長照福利資源、學到居家照顧技巧,也分享長期照顧中風臥床的媽媽經驗,讓照顧者獲得專業支持,少走一些冤枉路。

     

    楊貴媚照顧中風母親14年,從開始毫無經驗,彷彿在黑暗中摸索,還因不懂怎麼抱病人,造成自己手腕拉傷,在經過長期不斷地練習,才終於找到最合適的方式照顧媽媽,她現場示範移動病患及幫忙沐浴的方法,動作輕鬆熟練,高齡80歲的媽媽也被照顧得狀態相當好。

     

    只是平常的照護,還是躲不過疫情侵襲,楊貴媚坦言,之前媽媽確診出現嘔吐、咳嗽、發燒等症狀,住院治療10幾天後康復,沒想到事隔1個半月,又出現狂咳後遺症,從晚飯時間一直咳到隔天凌晨5點,最後咳到沒力,只能發出「吁吁」聲,看到媽媽受苦,楊貴媚心如刀割,醫生建議插管一天抽痰4 次,她還「討價還價」變一天抽痰2次,等媽媽病況好轉,但仍有痰的問題,「我跟媽媽說,你勇敢一點,用力咳,我拿棉花伸進去(口內),把痰黏出來」,正因為有過照顧媽媽的歷程,讓她決心學習鑽研長照議題,讓居家照顧者獲得專業與心理上的支持。

     

     

    楊貴媚(中)出席公益活動,分享照顧中風母親14年心路歷程。圖/創世基金會提供

    楊貴媚(中)出席公益活動,分享照顧中風母親14年心路歷程。圖/創世基金會提供

     

     

    楊貴媚現場示範攙扶中風母親走路如跳雙人舞。圖/創世基金會提供

    楊貴媚現場示範攙扶中風母親走路如跳雙人舞。圖/創世基金會提供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72/6775174

     

    日前得知好友J一人扛起爸媽的照護,雖然有長照2.0的支援,外出和就醫仍得靠她,唯一的妹妹在北部工作,幫不上忙。J爸媽已高齡八十幾歲,雙腿無力需要坐輪椅,反對請看護,J也不抱怨,只是有些無奈。我心疼J的辛苦,分享了我的經驗,希望她能再和爸媽溝通。

     

    老爸五十歲退休時,曾有好幾年可以步行一個多小時到西子灣或爬柴山,後來因脊椎的問題讓他改騎單車,幾年後遇到幾次意外,便放棄了騎車。七十歲以後老爸愈來愈少外出,老媽則會去打球上課和旅遊,常一人在家的老爸缺少安全感,七十四歲時便找我討論,想找某基金會的居陪員幫忙採買、煮飯打掃。

     

    當時家庭工作兩頭燒的我覺得這個方式不錯,不過初始老媽不太能接受,會嫌東嫌西,期間也發生一些事故讓爸媽嚴重失和,但經過督導的幫忙,更換了一位適合的居陪員,至今也快做滿十年。老爸有攝護腺和暈眩毛病,八十歲時又請了一位外籍看護日夜陪伴,讓我放心不少。這些花費老爸都是用他今生辛苦賺的錢,我也覺得很合理。

     

    八年前我退休後,每周一天固定回娘家陪伴,老爸就醫和住院有了外籍看護的幫忙,不但減輕我的身心負擔,還有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一直很感恩老爸的「捨得」,現在八十七歲的老爸還是覺得太常麻煩我,經常表達疼惜與感謝,讓我有滿滿的幸福感!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772231

     

    衛生福利部委託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舉辦「第六屆聰明照顧計畫徵求活動」,今天頒獎,第一名得獎者說,「照顧勞務交給長照專業,家人更有餘裕發展愛」。

     

    為鼓勵家庭照顧者多運用長照資源安排適合自己家庭的照顧計畫,衛福部委託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舉辦「第六屆聰明照顧計畫徵求活動」,徵求符合長照資格的照顧家庭其使用長照資源的聰明照顧故事。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共收到72件作品投稿,從中評選出前3名及佳作5名的家庭照顧者及專業人員,今天由衛福部次長李麗芬頒獎肯定獲獎者。

     

    第一名得獎者是50歲的秀蓁,8年前她從新北回到台東,照顧失智母親,因先生罹癌,兩地奔波,加上母親作息混亂、脾氣暴躁,曾將她與姊姊壓到喘不過氣來。在歷經居家服務及日照中心照顧,最後自覺已無力負荷,她放下傳統孝道的自責,說服家人,讓重度失智母親入住「能說族語」的失智症團體家屋。

     

    秀蓁說,看到母親被好好照顧後,她深刻體會到「孝順不是只有一種模式,適時把照顧勞務交給長照專業,家人更有餘裕發展愛」。

     

    來自彰化縣的第二名李姓得獎者,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下,嘗試線上支持團體,在線上反而更能坦然分享自己照顧路上的心路歷程。加上聽到其他照顧者不同照顧方式分享,她開始改變一定要親力親為照顧婆婆的傳統觀念,依靠居家服務的協助,讓她得以關注一直以來被自己忽視的健康問題。

     

    第三名雷姓得獎者來自嘉義縣,是男性高齡照顧者,他已照顧母親20多年,這幾年自己健康也開始出狀況,加上母親失智困擾行為,讓他一度無法負荷。

     

    他說,幸好有長照專業人員協助,讓母親進入日照中心,讓他有更多時間休息。他也曾因壓力讓他與母親的照顧關係緊張,在接受社工安排心理協談後,他調整暴躁性格,放慢急躁的腳步,也改善與母親的互動。他現在能體會,想要照顧好家人,必先照顧好自己,不要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及焦慮、憂鬱的感受。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說,110年關懷專線0800-50-7272來電統計,將近35%的首次來電者訴說照顧壓力、尋求情緒支持。今年度徵文就是以照顧者的「自我覺察」為評選重點,挖掘能關注自身健康與發現問題,積極行動做出改變的照顧者。

     

    根據衛福部的滿意度調查發現,使用長照服務對於主要家庭照顧者負擔/心理壓力減輕程度,110年度達98.4%;對照顧者維持整體生活品質幫助程度達98.9%;至於對家人的照顧支出減輕程度達95.5%;另外,111年1至9月,喘息服務使用人數高達9萬1995人,較去年同期成長1.32倍。

     

    衛福部說,目前全國22縣市共有119個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由受過專業訓練家照專員針對家庭照顧者的需求,與不同領域專業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務,協助家庭照顧者回歸正軌。呼籲有長期照顧需求的民眾,可以撥打長照專線1966,申請長照服務。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reading.udn.com/read/story/7044/6752250

     

     

    10月27日職能治療師節,各地的職能治療師以不同形式共襄盛舉。(圖/師人 提供)

    10月27日職能治療師節,各地的職能治療師以不同形式共襄盛舉。(圖/師人 提供)

     

    文/師人

     

    十月二十七日,是屬於職能的日子。

    當日,全台各地多數的職能治療師,其Facebook或Instagram版面,不少會出現「職能治療師節快樂」的字樣,慶祝著節日。

     

    透過文字傳達,關於職能治療的深刻故事

    說是慶祝,也可以說是一年一度的熱鬧,再次向大眾推廣著「什麼是職能治療?職能治療師平時在做些什麼?」。所屬的職能治療師公會做推廣,舉辦了今年主題「刻在我心底的職能治療」。社群媒體上,以文字傳達自身於執業經驗上、臨床個案互動上,烙於心中的治療師故事。

     

    講究慢活的生活品質

    之於我心底,職能治療是希望大家「好好地、慢慢地生活」的醫療專業,其形式能多,亦廣。

    執業於生理職能治療領域,主要面對的是生理疾病影響生活而需要復健的人們,舉凡腦、創傷性腦損傷、脊髓損傷、巴金森氏症候群...等類型的個案。

     

    走過醫院外的長照社區,也曾待在醫院內的復健科治療室,如今來到了神經內科。

     

    神經內科,一個講求高效、準確、快節奏的科別,救人於急難。尤其醫治腦中風個案來說,中風症狀出現後的黃金三小時,急診、神經內科、麻醉科、放射科,眾科別聯手起來的分秒必爭,無非就是希望降低腦部損傷程度,提升較佳恢復預後的可能。

     

    串連著多專業的醫療程序,由疾漸徐

    在醫師和的照料下,四十八小時過後,若個案的生命徵象穩定,即便是急性期,盡早開始安排復健是有助益的。此時,治療師收到會診單,便會來到病房。身為治療師,這時候反而希望個案開始復健後,「慢下來」。

     

    如常地收到新的單子,預期是在病房見到新個案,但不然,與小腦中風的魏阿姨的首次見面,不見她在病床,而是於走廊碰見,助行器輔助下,步伐些許踉蹌。

    「有點危險」,是見著她的第一個念頭。

     

    她的日常起居,沒有家人或看護陪伴,所以由病房的護理師和公僱阿姨輪流照顧。所幸她受到中風影響不多,盥洗、如廁、穿衣,七至八成仍可自理,肢體力氣自述與病前相距不大。然而,病灶在小腦。表示小腦主掌的平衡感、姿勢控制能力、動作協調,是復健著重的一環,

     

    面談後,了解到起初的走廊上遇見,來自於她耐不住,想趕快好起來,所以自行起身走動。談吐字句間,搶著說話、發表想法;行為表現上,沒聽完指令就站起來想要動作,皆感受到她的「急性子」。

     

    個性急躁、平衡感欠佳、沒有照顧者,諸多因素的考量下,與主責的護理師討論,這阿姨是跌倒的高風險族群。而跌倒的發生,原因不只限於平衡、肢體功能不佳,其認知狀態,像是注意力、反應速度、病識感,甚至是病房環境的熟悉度,都須納入考慮。

     

     

    滿滿的字跡,看得出魏阿姨的求好心切,一邊述說著她慢不下來的性格。(圖/師人 提供)

     

    初評的尾聲,我隨手拿了張紙,寫了一個「慢」字,交代她把「慢」字抄寫幾遍。原希望透過字形的落筆,體會著字義,不求多也不求快。隔天見面,她爽朗的說道:「老師,你看我寫很多了!」。寫滿兩面的字跡,還襯著任務完成的喜悅面容。「嗯?阿姨,不是要寫慢一點嗎?怎麼寫這麼快?」魏阿姨:「哎呀!這很急的習慣從以前工作就這樣,很難改」。

     

    多年累積的快速步調,由治療師按下慢速格

    的確,舊習慣的展現,不只魏阿姨,在病房內觀察過許多個案亦同,若有陪同的家屬,話語中多有無奈,「沒辦法,慢不下來」。復健之所以講求慢,一來因為在慢速且正確的動作下,有利於動作再學習。二來,若為求快而造成錯誤姿勢,除了有受傷風險,不免有安全上顧慮,尤其在中風的急性期更是如此。

    再者,復健本就不是一蹴可及,慢之中也包含了耐心的養成,以應對幾個月的復健征途漫長。

    面對像是魏阿姨特質的個案,我常說一句:「剛好趁著這次住院期間,讓你們原有緊湊的時間慢下來,養成新的生活步調,休息後再出發。」

     

    快節奏的神經內科,時間涓流不止,身處其中的治療師彷若按下慢速格,不時提醒著,要好好地、慢慢地感受生活的點滴。這是我心底的職能治療,刻在心中的慢靈魂。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6/6772056

     

     

    華山基金會推2023「愛老人愛團圓」公益,社會處長林文志(前排右三)、大埤鄉長林森寳(後排右一)到場支持。圖/華山基金會提供

    華山基金會推2023「愛老人愛團圓」公益,社會處長林文志(前排右三)、大埤鄉長林森寳(後排右一)到場支持。圖/華山基金會提供

     

    雲林縣大埤鄉89歲江姓老婦,在小孩長大離家後,獨居鄉下老家,平時生活拮据,依靠華山基金會扶助,日前她懷念起年少務農時吃的割稻飯,華山基金會志工為幫她圓夢,特地在昨天發起「割稻飯飄香溫暖孤老心」活動,並以務農裝扮COSPLAY到場,陪大埤鄉10多名長者重溫年少時光。

     

    華山基金會大埤天使站為幫長者圓夢,昨天中午集結志工在三結社區稻香園煮割稻飯,並邀請社會處處長林文志、大埤鄉鄉長林森寶、三結社區理事長黃迺勛等人頭戴斗笠、肩挑扁擔,重現割稻飯及務農時光,也帶領10多名長者以稻草製作好運稻吊飾,讓長者重溫務農時光。

    華山基金會煮割稻飯,社會處長林文志(前排右四)、大埤鄉長林森寳(前排右三)以務農裝現身。圖/華山基金會提供

    華山基金會表示,已在台澎金馬設立近400個愛心天使站,免費服務約3萬名三失(失能、失智、失依)長輩,提供年節關懷、陪同就醫、原床泡澡;慈天必生宮暨慈天慈善事業基金會已連續6年支持華山基金會,今年捐贈10萬元,認助大埤愛心天使站常年服務經費,期望拋磚引玉,號召社會大眾關懷弱勢長者,成為長輩靠山。

     

    華山基金會表示,現正進行2023常年服務暨第20屆「愛老人 愛團圓」公益行動,邀請大家每月1250元,認助三失長輩常年服務經費,給予雲林縣孤老更多關懷。愛心專線(05)595-0234朱小姐,郵局戶名:華山基金會,劃撥帳號:22573817,備註:112春節大埤送愛。

    華山基金會煮割稻飯,社會處長林文志(前排右四)、大埤鄉長林森寳(前排右三)以務農裝現身。圖/華山基金會提供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7/6761488

     

     

    中華民國健康生活管理促進產業協會今天在高雄勞工公園舉辦「青銀逗腳力」活動。記者徐如宜/攝影

    中華民國健康生活管理促進產業協會今天在高雄勞工公園舉辦「青銀逗腳力」活動。記者徐如宜/攝影

     

    中華民國健康生活管理促進產業協會今天在高雄勞工公園,舉辦「青銀逗腳力」活動,青年攜手長輩們一起參與健康戶外活動,快樂動起來!

     

    中華民國健康生活管理促進產業協會理事長顏雅雪指出,疫情打亂銀髮族的生活,很多長輩都減少了外出社交及運動次數,有的甚至足不出戶,進而衍生出憂鬱症失智症、肌少症、三高及既有疾病惡化等各種問題。希望藉這次活動,讓長輩們快樂動起來,宣導「腳力」的重要性。

     

    中華民國健康生活管理促進產業協會長期致力於推廣健康生活管理知識,成員多為衞褔部預防失智方案講師,在社區C級據點教授健康、芳療及肌力培訓課程。今天許多長輩都來自長照2.0政策所支持的C級巷弄據點,表演各項節目,展現「萬歲團」的精神與活力。

     

    現場有園遊會、義診區、捐血車、消費集點免費體驗芳香按摩等活動,長輩們玩得不亦樂乎。專業醫生、營養師、護理師健康諮詢,並免費提供骨密度檢查。

     

     

    中華民國健康生活管理促進產業協會理事長顏雅雪指出,疫情打亂銀髮族的生活,很多長輩都減少了外出社交及運動次數,有的甚至足不出戶,健康出現問題。記者徐如宜/攝影

    中華民國健康生活管理促進產業協會理事長顏雅雪指出,疫情打亂銀髮族的生活,很多長輩都減少了外出社交及運動次數,有的甚至足不出戶,健康出現問題。記者徐如宜/攝影

     

    中華民國健康生活管理促進產業協會今天在高雄勞工公園舉辦「青銀逗腳力」活動。記者徐如宜/攝影

    中華民國健康生活管理促進產業協會今天在高雄勞工公園舉辦「青銀逗腳力」活動。記者徐如宜/攝影

     

    中華民國健康生活管理促進產業協會今天在高雄勞工公園舉辦「青銀逗腳力」活動。記者徐如宜/攝影

    中華民國健康生活管理促進產業協會今天在高雄勞工公園舉辦「青銀逗腳力」活動。記者徐如宜/攝影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6/6760153

     

     

    中華長照協會於嘉義高跟鞋教堂舉辦「情繫金生,愛要吉時」的銀髮圓夢婚紗公益活動。圖/中華長照協會提供

    中華長照協會於嘉義高跟鞋教堂舉辦「情繫金生,愛要吉時」的銀髮圓夢婚紗公益活動。圖/中華長照協會提供

     

    年紀加總近萬歲的阿公阿嬤們,今天在中華長照協會於嘉義高跟鞋教堂舉辦「情繫金生,愛要吉時」的銀髮圓夢婚紗公益活動上,阿公帥氣打扮、阿嬤披上漂亮婚紗走秀,簡單歌唱舞蹈展現最美風采,台下家屬熱情歡呼,度過歡樂時光。

     

    銀髮長者今天以另類體驗,搭乘高跟鞋教堂遊園車遊街至活動現場,紅毯走秀前往舞台,展現自信與喜悅,讓活動氣氛飆到最高點,家屬們一同到場同歡,炒熱現場氣氛。

     

    活動現場,有嘉義縣社會局局長張翠瑤、布袋鎮鎮長陳鳳梅、議員蔡瑋傑、市民代表王素燕、市民代表蕭震穎,以及中華長照協會秘書長黃瑞虹等人,都出席參與活動,響應關懷銀髮族群,為長輩喝采。

     

    「情繫金生,愛要吉時」銀髮圓夢婚紗公益活動是中華長照協會嘉義縣布袋鎮醫事C關懷據點,期望透過多元活動方式,重建長輩們的自信心以及夢想。

     

    有感長輩們歷經早年台灣物質匱乏的年代和過往保守的民俗風情等因素,導致在年輕結婚時無法穿上婚紗,辦此活動除讓長輩印象深刻,成為其後半輩子最美好的回憶,也重溫年輕新婚時,那種緊張害羞的感覺。

     

    曾因丈夫離世封閉自我的78歲月香阿嬤說,好險當初有走出來,選擇來據點活動,動頭腦、運動,才不會失智、失能,身體也越來越好,鼓勵同年紀的朋友一起來據點活動。

     

    關懷據點主任賀鈴云表示,此次活動不僅讓長輩們完成年少心願,還能回味當年結婚的喜樂氛圍,特別感謝婚紗、場地贊助者的支持,讓長者們能擁有愉快且豐富多元的美好記憶。

     

     

    中華長照協會於嘉義高跟鞋教堂舉辦「情繫金生,愛要吉時」的銀髮圓夢婚紗公益活動。圖/中華長照協會提供

    中華長照協會於嘉義高跟鞋教堂舉辦「情繫金生,愛要吉時」的銀髮圓夢婚紗公益活動。圖/中華長照協會提供

     

    中華長照協會於嘉義高跟鞋教堂舉辦「情繫金生,愛要吉時」的銀髮圓夢婚紗公益活動。圖/中華長照協會提供

    中華長照協會於嘉義高跟鞋教堂舉辦「情繫金生,愛要吉時」的銀髮圓夢婚紗公益活動。圖/中華長照協會提供

     

    中華長照協會於嘉義高跟鞋教堂舉辦「情繫金生,愛要吉時」的銀髮圓夢婚紗公益活動。圖/中華長照協會提供

    中華長照協會於嘉義高跟鞋教堂舉辦「情繫金生,愛要吉時」的銀髮圓夢婚紗公益活動。圖/中華長照協會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