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新聞新知
新聞新知
首頁 > 新聞新知
字級設定: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650929

     

    強化招商,財政部近日舉行促參商機座談會,促參司昨(29)日表示,座談會共釋出長照、醫療、汙水下水道等促參商機約150億元,其中由教育部主辦的八德智慧健康創新園區BOT案,要設立照護中心、研發中心、人才培育中心等,投資額就將近125億元。

     

    促參司表示,醫療、長照及汙水下水道設施,都是政府重點推動的民生基礎設施,也屬促參法公共建設。

     

    為引進民間資金與能力,財政部除了在今年7月舉行招商大會外,9月也舉辦兩場促參商機座談會,相關投、融資及保險業者、顧問機構等共近百人次參與。

     

    其中在「醫療及長照設施」場次,促參司共安排三案,合計投資規模133億元,又以教育部在桃園的「八德智慧健康創新園區BOT案」最受矚目,光是此案投資規模就達125億元。

     

    八德智慧健康創新園區在桃園地方上備受期待,除了建立照護中心,也規畫從事遠距醫療等研究,並培育人才,預計在許可年限50年期間可增加4,800個就業機會,同時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每年約帶來2億元經濟效益。

     

    另外還有衛福部長照銀髮特色園區BOT案、高雄市政府前鎮社區複合式健康長照機構BOT案等。

     

    「汙水下水道設施」座談會,則安排彰濱工業區、屏東、林口等汙水下水道系統促參案,三案合計投資規模逾17億元。

     

    財政部推動促參不遺餘力,本會期也將力推《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修法,主要朝向擴大促參案源,將綠能、數位建設等納入促參範圍,並納入政府有償取得公共服務機制(PFI),也完善爭議處理機制,上會期財委會已審查完成,現在僅剩三讀臨門一腳。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636402

     

     

    衛福部今年起推動的住院整合照護計畫,由醫院直接聘請看護,依試辦計畫內容,健保支付部分費用,其餘民眾自付。  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今年起推動的住院整合照護計畫,由醫院直接聘請看護,依試辦計畫內容,健保支付部分費用,其餘民眾自付。 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疫情之下,各家醫院實施防疫政策禁止探病陪病,最多僅限一人,入院需要PCR等,事項繁瑣,讓家屬多傾向找尋看護協助,原本醫院看護行情一天二千四百元到二千五百元,飆升到一天三千元;部分家庭把照顧住院家人的責任直接「丟」給醫院,疫情下醫院護理人員負擔倍增,意外加速擴大試辦「住院整合照護計畫」。

     

    中華民國護理師公會監事長高靖秋表示,住院整合照護計畫與過去「共聘」是截然不同的制度,共聘是指由醫院媒合一位看護(或稱照服員),同時照顧四到六位患者,但醫院難以剛好湊足想要共聘看護的患者,且須「剛好」在同一科湊滿四人以上,難度極高,過去試辦多年的共聘制度並不成功。

     

    衛福部今年起推動的住院整合照護計畫,由醫院直接聘請看護,且看護編制為醫院員工,只要家屬無法照顧住院家人,醫院提供照顧人力協助患者住院期間日常起居,依試辦計畫內容,健保支付部分費用,其餘民眾自付,但民眾自付金額,遠低於現行行情價二千五百元。

     

    高靖秋表示,今年剛開始試辦時,許多醫院卻步,主要是民眾自己都找不到看護,遑論醫院。但疫情下護理人員照顧負擔倍增,轉而開始支持住院整合照護計畫。

     

    高靖秋表示,試辦計畫初期,仍然遇到醫院聘雇照顧人力不足,一是居服員薪資高,讓願進入醫院擔任看護的人數變少,二是國內照顧人力產業還在觀望醫院市場。但對於未來由醫院直接聘雇看護,她相當樂觀,強調「未來一定會成為趨勢」。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住院整合照護計畫就是美國行之多年的全責照護,背後有龐大的醫療支出支撐,且西方人認為照顧並非完全是家人責任,經多年觀察與研究,全責照護從醫療到生活都由醫院協助,能減少院內感染,提升住院品質。

     

    不過,目前健保財務壓力大,總額制度下,健保點值可能打折,洪子仁表示,現階段健保署應量力而為,估算全責照護全面上路,每年健保至少支出上千億元,他支持先以小規模試辦計畫開始,另外,若連患者生活照顧都由醫院負責,糾紛風險將大幅提高。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638132

     

     

    衛福部預告,明年起失能且失智者取消失智共照服務,失智家庭擔心少了失智共照中心個管師的支持,面臨照顧斷鏈。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預告,明年起失能且失智者取消失智共照服務,失智家庭擔心少了失智共照中心個管師的支持,面臨照顧斷鏈。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全台約卅萬失智症患者,若同時失能,可接受長照二・○A單位個管師及失智共照中心個管師「雙重服務」,但衛福部預告,明年起,失能且失智者取消失智共照服務。由於失智症患者可能因認知功能障礙,出現走失、情緒改變等精神行為等,照顧難度高,失智家庭擔心少了失智共照中心個管師的穩定支持,面臨照顧斷鏈。

     

    長照二・○中,以ABC三級分類,A單位個管師依評估計畫,協助媒合B、C等單位的長照資源;至於失智共照中心,全台共一一五家,多由醫院成立,失智個管師依患者失智程度,細膩地提供家屬照顧方式,並與醫師深度合作。但衛福部於一○九年預告,一一二年起,符合長照需求等級二至八級的失智者,取消失智共照中心個管服務。

     

    專家對此憂心忡忡,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長照A單位個管師和失智共照中心個管師,雖然都叫個管師,但工作內容差異頗大。失智症個案光精神行為就有百百種,例如走失、不願就醫,更面對財務、法律等問題,需家屬、個管師及醫師共同搭配,必要時調整藥物或進行非藥物協助,處理上具高度專業性。

     

    湯麗玉說,未來失智者若無法接受失智共照中心個管師服務,「將嚴重影響失智個案權益」,A個管師訓練課程中,只上兩小時失智症需求分析及資源連結,失智個管師卻經過廿四小時失智症照護訓練,A個管要了解失智照護、串連醫療資源有其難度,衛福部務必提升A個管失智照護能力訓練。

     

    湯麗玉認為,「長期照顧法」訂出長照機構設立標準、評鑑、輔導機制,每年更編列五、六百億長照基金預算,長照在足夠經費支持下,循正規發展;但失智照顧體系沒有良好設計,僅依「計畫」,每年不固定撥發預算,沒有定期舉辦失智據點及共照中心研討會或共識會,也沒有退場機制,讓人感覺「長照是親生,失智像領養」。

     

    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失智共照中心目前服務五萬多人,其中兩萬人同時使用長照、失智共照資源,但盤點失智者就醫情況發現,有九萬名在醫院就醫個案,尚未獲得失智共照中心服務。

     

    為讓了更多失智者獲得照顧資源,優先調整重複使用資源的兩萬名個案,改以A單位負責,失智共照中心即可釋出量能,協助尚未獲得資源的九萬名失智者。長照A個管皆接受失智、身心障礙課程訓練,目前服務個案中也有同時失能、失智者,未來將安排相關訓練課程,強化A個管服務失智症的專業性。

     

  • 資料來源:今周刊幸福熟齡

    來源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0429/6644214

     

    編按:精神科醫師吳佳璇歷經2008年母親罹患癌症,照護2年後離世;2015年父親被確診為失智症,自此又開始了她照護失智父親的過程。曾是台大教授的父親失智後行為逐漸脫序,身為醫師的她並不比一般病患家屬來得從容好過,也因如此,更能理解照護者與身邊「熟悉陌生人」的相處境遇。

     

     

    精神科醫師兼作家吳佳璇照顧失智父親10年,常以醫師與家屬的雙重身分傳授專業與經驗。<br />圖檔來源/蔡碧月攝

    精神科醫師兼作家吳佳璇照顧失智父親10年,常以醫師與家屬的雙重身分傳授專業與經驗,然而,如何讓父親甘願就醫檢查?父親亂投資慘賠百萬該如何介入?都曾讓她難以開口。

     

    吳佳璇說,父親從病發到認定失智,是一條漫長的路。母親還在世時,曾因為父親太健忘,痛苦的哀求她「超前部署」,為預防父親失智找藥。儘管不確定用藥有效,她仍幫忙買藥,結果父親大發雷霆,最後不了了之。

     

    母親過世後,沒人管的父親迷上撿瓶罐,做到腰痠背痛必須復健,「父親向來不受控,做女子只能尊重,直到他撿人孔蓋想變賣,擔心他被當小偷,我才開始勸阻他別做了,常對他自嘲:再這樣下去,遲早有天出現『退休教授拾荒維生,名醫女兒不聞不問』的新聞!」

     

    吳佳璇嘆氣,從10年前開始父親經常爽約,講過的事忘了重複講,一天罵政治人物上萬次,但父親毫無病識感,如何讓他甘願就醫是一大難題。「我一直等到父親出包多次,有一回弄傷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必須住院,趁機拜託神經內科幫忙檢查,才確認是失智。」

     

     

    2020年父親歡度83歲生日,吃豬腳麵線、壽桃。<br />圖/吳佳璇提供

    2020年父親歡度83歲生日,吃豬腳麵線、壽桃。
    圖/吳佳璇提供

     

     

    一家高學歷,牽涉金錢仍是難題

    吳佳璇是醫師、妹妹是律師、弟弟是博士,即使是知識份子家庭,「牽涉到金錢永遠是難題。」

    吳佳璇透露,失智初期父親生活尚能自理,他把錢管得很緊,隨身帶一個小包包放存簿提款卡,外傭反映薪水遲發,她才發覺父親早就忘了密碼無法提款,同時觀察到他提款時,都是外傭背密碼給他聽!「幸好我們家外傭很正直,也是那次我才有機會徵得父親同意,代管提款卡幫忙發薪。」

     

    在她印象中,父母為了栽培3個小孩,生活儉省保守,不懂也不碰金融商品;然而父親75歲那年,銀行寄來基金、保單的對帳單,她驚訝詢問理專,確認全是父親知情同意。

     

    「我弟留學澳洲,所以父親有閒錢時就買澳幣。當澳幣重貶,理專建議他換美金,他卻說討厭美國,要理專想辦法,理專因此幫他買了澳幣計價的基金、保單。」

    她苦笑,別看父親是教授,遇到投資失利,兩手一攤。

     

    「介入父親財務是很敏感的事。我擔心父親是否覺得這個女兒圖謀財產?也不知道弟妹怎麼想?」吳佳璇最後決定告知妹妹,請弟弟有空時從澳洲回來,舉行家庭會議檢視父親財產,才知道母親過世後,他陸續將兩人的一千萬退休金及儲蓄都換成澳幣定存,光匯兌損失就一百萬!

    「我們問他換這麼多做什麼?他心虛像個小孩不吭聲,不過態度軟化願意交出理財大權。」

     

    善終是挑戰,身為醫者也沒有答案

    吳佳璇身為精神科醫師,深知失智症狀與照顧方式,但就算可以預先準備好輪椅、電動床,如今需要人抱的80多歲父親,將來如果衰弱到無法吞嚥,是否該插管灌食?她自己也沒有答案。

     

    「醫界有人順從母親,末期絕食21天『自然死』;但對我來說,如何『善終』始終是挑戰,這牽涉到我的弟妹,有些事情太堅持,會種下家人之間心結。」

     

    疫情之前,吳佳璇照顧父親之餘,堅持每年赴日旅遊,疫情後改成周末徒步台灣,最高紀錄一天走4萬多步,有人認為她活得太任性,她不認同,「我在門診看到很多生病的照顧者,正因為親力親為、油盡燈枯,其實保留私人生活空間是必要的。」

     

    透過旅行重開機,保留私人空間

    「對我來說,旅行是一種重開機。不同於出國,徒步台灣短天期、充電快,步調雖慢,慢慢來反而好,那種『怎麼一整天只有一點點進度』的焦躁感,在徒步以後變少,我更耐煩。』」

     

    她記得2年前第一次出發走上忠孝橋時,小小的她站在橋上遠眺圓山、紗帽山,「天地為之開闊的感動前所未有,這樣的感動支持我走了半個台灣。尤其我喜歡歷史,戴著歷史的眼鏡走過七股、鹽山、麻豆,想像300年前這邊曾是台江內海,很有趣。」

     

    走自己的路也陪伴失智父親走人生最後的路,53歲的吳佳璇,許願人生下半場一定要把自己的狀況保持好,這也是因為看過一些前輩失智了卻堅持崗位的窘境與無奈,「我和一位資深護理師約好,要當彼此的退休警告烏鴉,勤勉不懈之餘,漂亮下台也很重要。」

     

     

    徒步台灣是一種重開機,發現不同的台灣魅力。<br />圖/吳佳璇提供

    徒步台灣是一種重開機,發現不同的台灣魅力。
    圖/吳佳璇提供

  •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來源網址:https://ctee.com.tw/news/policy/718458.html

     

     

    長照經費規模明年近650億,衛福部希望日照中心布建率提升,達成1學區1日照的目標。圖/本報資料照片

    長照經費規模明年近650億,衛福部希望日照中心布建率提升,達成1學區1日照的目標。圖/本報資料照片

     

    026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應失能需求,衛福部長照服務發展基金續寫新高,2023年長照基金預算出爐,受惠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增加,收入成長8.4%達609.4億元,若連同特別預算等,長照經費規模明年近650億。

    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給支付是支出重點,此外希望日照中心布建率提升,達成1學區1日照的目標。

    衛福部自2017年推行長照2.0,要推行在地老化,主打建立社區整體照顧模式,預算數不斷寫新高,支出數從2016年46億元,一路成長,今年已有近560億元,2023年繼續成長收入及支出都突破600億元,收入達到609.4億元,支出也成長7.8%來到603.7億元,主要將用在長照給支付部分。行政院明年匡列長照相關經費為649億元。

    依據基金用途區分,「完善長照服務輸送體系」花費最多,達505億元。吳希文表示,給付及支付經費仍為長照支出重點,另在長照機構資源布建,希望日照中心達成1學區1日照的目標。截至5月底,衛福部已布建765處日照中心,依國中學區數量來計算已經有522個學區布建日照中心,布建率達64.1%。

    從基金收入面來看,來自菸酒稅、遺贈稅、所得稅、房地合一稅等稅收分配為大宗,合計明年度上看602億元,相較於前一年度增加41億元,主要受惠房地合一稅增加收入。菸捐則僅有約2,760萬元,跟上年度相比預算數減少30萬。

    預算書指出,2023年基金來源及用途相抵後,有5.7億元,相較2022年度預算數2.3億元,增加3.4億元,為日後財源準備。薛瑞元說,對長照2.0第一個十年的財務有信心,就算長照基金擴大支出範圍也不會馬上失控。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9639/6625458

     

     

    台中市長照資訊系統

    台中市長照資訊系統

     

    「台中市長照即時通APP」升級2.0版!新增「長照接送」功能,動動手指就能透過APP預約長照交通車,APP也會簡訊提醒交通車抵達時間、下一次搭乘時間,家屬還能填寫請求司機協助開門、提醒拿藥等事項,成了另類長照小幫手。

    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台中市長照服務據點數為全國第一,台中市2020年領先全國推出的台中長照APP,可清楚知道申請長照服務進度、補助額度及剩餘額度,有效運用長照服務的「四包錢」,包括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等四項補助。

     

    衛生局指出,台中長照APP累計下載逾2萬6,000人,操作介面簡單,近期升級2 . 0 版, 新增「長照接送」功能,讓預約長照交通車方式更多元,也感謝衛福部支持,讓台中成為長者樂活的幸福城市。

    衛福部長期照顧司長祝健芳說,在台中市府團隊努力下,台中的長照服務涵蓋率逾70%,超越全國長照服務涵蓋率平均值67%,非常難得。今年衛福部補助相關服務超過65億元,盼透過長照即時通APP2.0版促進長輩健康,減輕照顧者負擔。

    衛生局表示,凡居住於台中市失能長者、50歲以上失智症者、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而且經台中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評估長照等級2級(含)以上者,都可以透過下載台中市長照APP預約特約長照交通車,即享有e指化便利的長照交通接送服務。

     

     

     

    更多新聞請見《臺中新聞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5/6617276

     

     

    彰化市介壽新村旁的長照衛福大樓預計明年6月可以如期完工,彰化縣長王惠美今天到場視察。記者林敬家/攝影

    彰化市介壽新村旁的長照衛福大樓預計明年6月可以如期完工,彰化縣長王惠美今天到場視察。記者林敬家/攝影

     

    彰化市介壽新村旁的長照衛福大樓預計明年6月可如期完工,除了日照中心、失智據點服務長者,也將設置公立托嬰中心,減輕家長照顧負擔,建築師設計大樓利用斜屋頂的概念作擴張網,讓陽光可以灑進屋內,將有60%的透光率,要讓長照據點能夠溫暖、溫馨如家。

     

    彰化縣長王惠美今天視察彰化市「長照2.0多功能服務中心暨衛福大樓新建工程」進度,王惠美說,這項工程經費1億8800萬元,由中央補助9千多萬元,縣府自籌近1億元,將讓從小到老的老幼族群都能有所照顧。

     

    王惠美表示,彰化市人口非常多,人口老化程度也高於全國平均值,預定新建地下1層地上6層長照衛福大樓,1至3樓為日照中心、失智據點、小規模多機能等長照服務空間,還有托嬰中心;另外,4至6樓為身心障礙生涯轉銜暨個案管理中心、彰化夢想館、彰化家庭福利服務中心及銀髮多功能活動中心等社會福利相關場館。

     

    彰化縣府衛生局指出,今年為止已成功爭取整建長照衛福據點41案,獲中央補助總經費10億多元,今年縣府再向中央申請10案,包括彰化市4案,鹿港、和美、溪湖、芳苑、秀水、伸港各1案,已獲衛生福利部原則同意補助,設立後將達成一學區一日照百分百的目標,興建中的芳苑、大城、北斗、員林及竹塘的長照衛福大樓,明年也將陸續完工啟用。

     

     

    彰化市介壽新村旁的長照衛福大樓為綠建築設計,預計明年完工,圖為示意圖。圖/彰化縣府提供

    彰化市介壽新村旁的長照衛福大樓為綠建築設計,預計明年完工,圖為示意圖。圖/彰化縣府提供

     

     

    彰化市介壽新村旁的長照衛福大樓預計明年6月可以如期完工,規劃長者日照、失智據點,還有托嬰中心。記者林敬家/攝影

    彰化市介壽新村旁的長照衛福大樓預計明年6月可以如期完工,規劃長者日照、失智據點,還有托嬰中心。記者林敬家/攝影

     

     

    彰化市介壽新村旁的長照衛福大樓預計明年6月可以如期完工,彰化縣長王惠美今天到場視察。記者林敬家/攝影

    彰化市介壽新村旁的長照衛福大樓預計明年6月可以如期完工,彰化縣長王惠美今天到場視察。記者林敬家/攝影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5/6624962

     

     

    彰化縣大城鄉長照大樓昨天上梁,彰化縣長王惠美(右六)、民進黨縣長參選人黃秀芳(左五)都出席。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大城鄉長照大樓昨天上梁,彰化縣長王惠美(右六)、民進黨縣長參選人黃秀芳(左五)都出席。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大城鄉人口老化嚴重,全縣高齡人口約占17.7%,大城鄉高達26%。大城鄉長照衛福大樓昨天上梁,預計明年3月完工啟用。縣長王惠美說,長照大樓除日照服務,也結合幼托等功能,「從老照顧到小」;縣府已編預算,設置15處托嬰中心、13處育兒親子館。

     

    民進黨縣長參選人黃秀芳昨到場說,中央政府重視長照,相關預算從2016年30多億元,迄今成長20多倍達到620億元;她當選後推動1鄉鎮1育兒館1日照中心。

     

    大城鄉長照大樓緊臨大城國小,占地約1000坪,興建地上6層樓建築物,去年4月動工,昨天主體建築完成上梁,總預算1.06億元,中央補助9071萬元,地方編列1600多萬元。

     

    王惠美說,大城鄉年輕人口外流,少子化加上人口高齡化,但中科二林園區已10多家廠商進駐,需要上千名員工,希望南彰化子弟回鄉工作;大城長照大樓「從老照顧到小」,讓年輕人無後顧之憂。

     

    衛福部長照司簡任技正余依靜說,長照大樓結合育兒、日照等多功能,讓大家都喜歡來使用。

    彰化縣本月陸續完成3棟長照大樓主體建築,包含員林市、北斗鎮與竹塘鄉,中央前瞻長照總預算95億元,彰化縣爭取到14.5億元,長照覆蓋率超越全國平均,已達到78%。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6/6629525

     

     

    嘉義市寶智大樓同時服務老、幼,市長黃敏惠(前排左七)等人今天揭牌。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寶智大樓同時服務老、幼,市長黃敏惠(前排左七)等人今天揭牌。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友愛路的舊保護智慧財產權警察大隊大樓閒置多年,4年前市府成功爭取移撥,耗資1050萬多元整修成「寶智大樓」,3層樓包括社區關懷據點、銀髮族俱樂部、公共托育中心等,市長黃敏惠今天揭牌,市府指出,全市銀髮族俱樂部月底達6處。

     

    據了解,此棟曾為智慧財產局大樓,後來保智警察大隊用過,釋出後,市府一度和兩個中央單位爭取移撥,2018年撥用、隔年以「老幼共融」申請獲前瞻計畫補助350萬、地方自籌700多萬,整修廁所、擴建無障礙電梯設施等。

     

    市府社會處表示,要服務銀寶、幼寶,取名寶智大樓,占地795平方公尺,委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營運,1樓有嘉西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暨巷弄長照站、銀髮族俱樂部「不老活力中心」,2樓則西區社區公共托育家園,由希望種子兒童暨青少年成長協會承辦,另,嘉市橘世代生涯發展中心也進駐2樓。

     

    黃敏惠等人替寶智大樓揭牌,指出此為市府場地所辦的第1個老幼共融中心,朝向世代宜居、長幼共融目標又再邁進一步;她也使用健身器材,直呼「應該找我媽媽來用看看」。

     

    社會處指出,不老活力中心周一到周五開放,有AI人工智慧健身設備、專業運動指導員也在場,提供付費的樂齡體適能課、SMARC團體課,或可購買自由訓練;公托家園可收容幼兒12人,目前已20人報名,近期抽籤。

     

    社會處表示,嘉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已40個,而銀髮族俱樂部一般是1區1個,不過今年不老活力中心啟用、月底前會再成立1處,達到東區和西區各3個,密度高,盼長者就近運動。

     

     

    嘉義市寶智大樓有銀髮族俱樂部、公托中心等,能同時服務老、幼。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寶智大樓有銀髮族俱樂部、公托中心等,能同時服務老、幼。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寶智大樓同時服務老、幼,市長黃敏惠(前排左二)等人今揭牌,視察公托的情況。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寶智大樓同時服務老、幼,市長黃敏惠(前排左二)等人今揭牌,視察公托的情況。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寶智大樓能同時服務老、幼,1樓為銀髮族俱樂部「不老活力中心」。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寶智大樓能同時服務老、幼,1樓為銀髮族俱樂部「不老活力中心」。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舊保智警察隊的廳舍,整修變寶智大樓,能同時服務老、幼,今天揭牌。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舊保智警察隊的廳舍,整修變寶智大樓,能同時服務老、幼,今天揭牌。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寶智大樓能同時服務老、幼,1樓為銀髮族俱樂部「不老活力中心」。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寶智大樓能同時服務老、幼,1樓為銀髮族俱樂部「不老活力中心」。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寶智大樓能同時服務老、幼,今天啟用,市長黃敏惠(左)在1樓的不老活力中心試用健身器材。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寶智大樓能同時服務老、幼,今天啟用,市長黃敏惠(左)在1樓的不老活力中心試用健身器材。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寶智大樓同時服務老、幼,圖為2樓的公共托育中心。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義市寶智大樓同時服務老、幼,圖為2樓的公共托育中心。記者林伯驊/攝影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2116/6629230

     

     

    園藝治療師張博然,利用植物和園藝活動幫助個案改善情緒及活動力,針對不同族群,她會設計不同的課程,其中有腦性麻痺的病友,透過園藝活動,讓無力的手成功拿起剪刀,也有失智症患者,透過艾草植物的連結,重拾回憶。園藝治療提供病友在正統醫療之外,有不同的輔助療法能夠選擇。

     

     

    園藝治療師張博然。 圖片提供/張博然

    園藝治療師張博然。 圖片提供/張博然

     

     

    園藝治療 用植物刺激人體五感

    園藝治療是透過植物和園藝活動來幫助人改善情緒、專注力以及活動力。它是一種輔助療法,並非醫療行為,是在正統醫療之外,幫助人有更好的恢復狀況,課程進行方式將會依照目標族群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原理都是利用植物去刺激人體的五感,也就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

     

    園藝治療師扮演的角色就是建立起人與植物溝通的橋樑,帶領學員和植物接觸,園療師們有時也會依照節慶活動設計課程,如端午節將至,就會有艾草相關的課程。

     

    園藝治療師張博然大學在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就讀壁毯設計暨纖維藝術,回來臺灣後有從事過策展工作以及大學教職,但同樣有在持續在藝術創作,偶然間發現了園藝治療,發現很有興趣,於是當時便參加了第二屆的園藝治療國際研討會,而其中一位美國講師的分享打動了她,講者示範了在種植花草時會有的澆水、搬花的動作,那就像是病人在復健一樣,園藝治療就是這樣幫助病人的,於是她便積極接觸園藝治療,在有正職工作的情況下,仍到園藝治療輔助協會去上課,經歷了一百五十八小時的課程以及五百小時的實習,最後才轉職成為全職的園藝治療師。

     

     

    園藝治療介紹。 製圖/施芸

    園藝治療介紹。 製圖/施芸

     

    用園藝減少中重度障礙族群肢體退化

    張博然服務最多年的機構是八里愛心教養院,這是一間長照安置機構,專收中度到重度的多重障礙者,裏頭有些人連認知方面都有困難。二〇〇八年開始,這裡就有園藝治療師入駐服務,課程大約一週一次,張博然目前已經接手五年,而她將其設立的目標是防止他們肢體的退化,為此她們安排了一個「墊高花圃」,添購了一些高床,再請廠商設計合適的植栽盒,並用金屬加強,這樣就可以和輪椅的高度相符,讓學員們在輪椅上也能動手做園藝。

     

    而其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腦性麻痺的女患者,她有完整的認知能力,但沒有口語能力,身體也會不由自主的抽搐,她連吞嚥跟咀嚼是有困難的,因此她們進行的活動是要將食物剪碎,張博然看到她一直想表達,於是就去揣摩她在想什麼,後來她猜到她是想要自己試試看剪碎食物,於是她就協助她固定裝蔬菜的盆栽,而女患者則是靠著一隻手及一隻腳去拿剪刀,最後也成功完成,這令張博然十分感動,因為這種中、重度障礙族群,他是極少數能有這樣子的進步,她原本沒有力的手可以做到剪碎食物的任務。

     

     

    學員動手操作。 圖片提供/張博然

    學員動手操作。 圖片提供/張博然

     

    療癒失智症長輩及家屬

    另一個張博然服務多年的機構是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主要服務的族群是失智症及其家屬,課程大約一個月會開設一次。康泰的失智關懷服務組資深社工林瑞萍表示,一開始許多學員都是不情不願的來參加,但活動開始後可以看到他們都是開心喜樂的參與,並且對於在有些家屬身上會有一些放鬆、紓壓的效果「我覺得這是透過植物這個媒介所產生的很神奇的力量」林瑞萍表示。

     

    園藝課程一次大約在兩個小時,前面的十分鐘園療師會回顧上個月園療進行的內容,以照片紀錄的方式呈現,然後園療師們會進行自我介紹,因為服務對象是失智症長輩,他們有可能會忘記,在這些暖身活動結束後,園療師就會進入這個月課程的主題,他們會先講解這項植物的功效,再藉由這項植物再去延伸不同的活動,例如中秋節時他們做過柚子娃娃,可以在柚子上彩繪,結束之後也會講解今天作品回去的照顧方式。

     

    而令林瑞萍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艾草主題的活動,園療師們鼓勵長輩拿起平底鍋做艾草煎餅,有一位長輩主動拿起來自己煎跟翻面,這個動作讓她的女兒非常意外,因為媽媽已經多年不做菜了,甚至這個部分的能力都已經忘記了,沒想到透過艾草這項植物,讓她連結到她以前很喜歡做菜這件事。

     

     

    學員動手操作。 圖片提供/張博然

    學員動手操作。 圖片提供/張博然

     

    將園療師推向國家級證照

    英國倫敦皇家馬斯登醫院醫生瑪麗·歐布萊恩發現,土壤中常見的「牝牛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vaccae)可促進腦部血清素分泌,透過接觸土壤,可以有效改善病患的情緒、減少憂慮,而此也正是園藝治療想達到的目的。在成果方面,由於缺乏量化方面的數據,因此多為質化形式的研究結果,每一個園藝治療課程結束後,他們會針對服務的對象去做觀察紀錄,進而去整理園藝治療的成效。

     

    目前台灣的園藝治療師證照是由各協會等民間單位,推出不同課程以及實習的方式做認證,以張博然秘書長任職的園藝輔助治療協會來說,認證會有兩個部分,一是學科類的學習,要去學習園藝技術的課程以及醫療福祉課程,在醫療福祉課程中,需要去了解特殊族群的症狀及生活習性,進而學得帶領他們的技巧。第二部分則是實習,協會會在各項活動中徵求實習生,取得實習資格的實習生至少要完成五百小時以上的實習才有辦法取得證照,園藝輔助治療協會創立於二〇一三年,該協會核發證照的標準也是相對嚴格的。

     

    張博然表示除了繼續推廣園藝治療外,她希望能夠將園藝治療師推向國家級證照,是由中央政府來認證,而不是只有民間單位。

     

     

    採訪側記

    雖然因為疫情的緣故,很可惜只能線上採訪,但博然老師還是跟我們分享了很多案例,讓我們了解什麼是園藝治療,也暸解到原來植物能有那麼神奇的力量。也很感謝瑞萍社工願意跟我們分享園藝治療的課程內容以及他見證到的療效!

    本文授權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園藝治療師 連結人與植物的情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