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常見問答集 - (共)照顧者如何自我調適呢?
常見問答集
首頁 > 常見問答集 > (共)照顧者如何自我調適呢?
字級設定:
  • (共)照顧者如何自我調適呢?

  • 身為家庭照顧者的您面臨長時間的照顧負荷,提供以下六點給照顧者作為自我調適的建議,期盼能夠減輕您的情緒負擔;有許多方式都是在您身邊隨手可得的,牽涉到專業部分的詳細資料,您可以再參考本站提供之專業諮詢尋求幫助。
     
    1. 正視自己的情緒、不要任由不愉快的情緒累積:您可以和朋友保持聯繫,說出自己心理各種好的、壞的感覺,或許朋友對實際的照顧工作插不上手,但透過朋友的傾聽、關心,可以讓照顧者在自述照顧的負面情緒中,逐漸釐清自己的感覺、找出問題的頭緒。

    2. 和家人一起分工,不要讓自己一個人承擔照顧的勞務:在照顧的初期,或許主要照顧者認為自己一個人可以負擔起照顧的責任,而忽略了和其他家人共同討論如何分擔照顧,或各自調整其他工作量、工作時間。隨著被照顧者的逐漸失能,主要照顧者必然會承擔更多的照顧壓力;因此,家庭會議必不可少,這是一個機會讓家庭成員知道主要照顧者內心的需求,可能累了但不知道怎麼說,平常在家遇到的問題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只能一個人獨自承擔,我們可以在家庭會議上先讓大家逐一發言,就算內心有想法也請先緩緩讓發言者說完,再來用中性語詞溝通,避免聽者有意讓情緒成為會議戰場,明確的告知完需求後,再分配每個人在照顧歷程中可以分擔的照顧角色。

    3. 找時間放鬆自己、做運動、休閒或休息:適當的離開照顧工作是必要的,照顧者必須清楚地認知,唯有健康的照顧者,才能給予被照顧的親人良好的照顧。照顧者可能會想說自己每天都在幫個案上上下下,身體一直動是不是就算運動,但其實不然,照顧者需要的運動是全時間的把時間留給自己,可以去公園慢跑,可以做個瑜珈等等,在照顧的步調中找到一個人的時光,只屬於你的時光,要記住雖然照顧工作重要,但自己也同等重要。另外可以利用替代性服務(如:喘息服務、日照、臨托)或有居家服務提供之時,找時間外出走走,看看電影或是散步踏青,都有助於消除整日守候病患的心理壓力。

    4. 尋求專業資源的協助:對於有沮喪情緒的照顧者,可以藉由與專業諮詢工作者協談而獲得幫助,如心理諮商師,因為諮商師與朋友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受過專業訓練,一般民眾面對照顧者龐大的負面情緒壓力,往往會不知所措,所以定期找諮商師唔談也是具有建設性的方法。若是照顧者因為不知道哪裡有社會資源可以運用,也可以向各醫院的社工室、社服室,或是各社會福利單位的社工員尋求協助,透過專業人員為您找合適的社會資源。

    5. 參加照顧者支持團體,與照顧者互相分享經驗:許多醫院或是社會福利單位常常會舉辦與照顧者相關的團體,在這些團體裡,照顧者會發現自己並不孤單,一旦認知了自己經歷過的事件,其他人也都經歷過,這種情緒會讓當事照顧者的心理壓力減輕許多,在另一種角度來說也是一種間接的陪伴,陪伴在照顧歷程中不僅是長輩需要,照顧者也需要陪伴,照顧者可以在團體中互相分享照顧過程的情緒、經驗、討論照顧上的種種難題、互相提供資訊、分享喜悅、相互勉勵打氣,可能有些人在一開始並不敢分享自己遇到的狀況,這也不用擔心,我們可以先聽聽其他人的分享,等到熟悉了環境再開始也不遲,最重要的是嘗試與外界接觸的動機;並透過專業人員的指導,學習如何紓解壓力和管理情緒。

    6. 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當照顧者嘗試過各種方法後,仍然無法紓解各種因為照顧壓力所引起的負面情緒時,可以試著向專業的家醫科、精神科等尋求協助,透過諮商與輔導的方法減輕不愉快的情緒,甚至醫生會視情況開給適當的藥物緩解症狀。而當照顧者的情緒並非單獨接受諮商輔導或藥物所能解決時,也可以請家人一起向專業醫療人員進行家族諮商、治療。

     
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