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健康新訊
健康新訊
首頁 > 健康新訊
字級設定:
  • 疫情期間清冠一號助全球人類重拾健康,中草藥對抗COVID-19的藥效與機轉,在AI模擬分析下得以完全解鎖,提升中藥的科學基礎與國際能見度!今年,清冠一號團隊再出擊,結合外泌體及AI智慧研發技術,推出新功能性中草藥外泌體,探討結合中草藥與外泌體製程的應用潛力,目前研究正聚焦於保養用途之發展方向,展現中醫藥、外泌體先端製程與AI結合的創新能量,被視為帶動中醫藥與農業再生醫學化的全球新契機! 跨域應用 中藥創新再突破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蔡耿彰教授表示,「中藥外泌體研發」是蘇奕彰所長繼「中藥新藥研發」的另一項台灣中醫藥發展的重大策略,「清冠一號」讓全球重新認識中醫藥的價值,新型中草藥外泌體則進一步展現中草藥的創新與跨域能量。外泌體技術近年於再生醫學、免疫調節、醫美與皮膚修復領域備受矚目,結合AI模擬與科學分析,融合中西醫優勢,被視為延續清冠一號團隊跨域研發的新方向之一。 台灣中醫病理學醫學會副秘書長張慈文醫師表示,外泌體就是中醫「鮮品」的現代詮釋,作為未來潛力應用方向,正受到產學界廣泛關注。中西醫雙修的張慈文醫師指出,中醫普遍認為「鮮品」蘊含藥材最自然的精華與活性成分,價值極高;但過去受限於產地
  •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台灣浩鼎生技(4174)5日宣布,旗下新藥OBI-902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臨床試驗申請(IND),將展開一期/二期臨床試驗,預計招募晚期實體腫瘤患者。OBI-902是浩鼎第一個用自家專有的技術平台GlycOBI開發出來的ADC新藥,推入臨床為營運發展重要的里程碑。浩鼎執行長王慧君博士表示,即將開展的OBI-902-001臨床試驗,目的在評估其對晚期實體腫瘤患者的安全性、藥物動力學及初步療效。「我們對於啟動OBI-902一期/二期臨床試驗,並開始為患者治療,此一進展令我們興奮且非常期待。」 OBI-902是一款創新的Trop-2 ADC,採用浩鼎自主開發的GlycOBI ADC關鍵技術。浩鼎在2025年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ACR)年會發表研究結果,證實OBI-902在多項體外及動物實驗顯示,與其他市場上Trop-2 ADC相比,OBI-902展現更佳的連接子──藥物穩定性、理想的藥物動力學以及卓越且持久的抗腫瘤活性。該一期/二期臨床研究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開始招募患者。
  • 【NOW健康 編輯部/台北報導】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三餐仰賴外食已成常態。便利商店的零食推陳出新,新口味、新包裝層出不窮,從各種風味的泡麵、甜味與鹹味餅乾,到即食熱食及冷凍點心,誘惑難擋。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熱量和過量的鈉,因此埋下血脂異常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為了提高大眾對高血壓、高血脂與心血管疾病預防的認識,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與武聖關公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特別邀請北醫心臟內科專任主治醫師陳威達,於5月17日(六)下午的健康公益講座,分享「血壓血脂別失控!從日常做起的心血管保健術」,期盼透過淺顯易懂的衛教演講,讓民眾從生活中掌握自我健康管理的關鍵。 不少民眾在40歲以後,因代謝率下降、活動量減少,加上飲食習慣未改善,成為高血脂症的好發族群。缺乏運動、體重過重及過量飲酒者更是高危險群。當體內膽固醇濃度過高,會讓血管壁增厚、血管腔變窄、彈性下降,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動脈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本次講座將針對常見的血壓、血脂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解析,並提供實用的日常保健建議,鼓勵民眾從飲食、運動與生活習慣下手,及早預防、遠離慢性病威脅。有興趣的民眾千萬別錯
  • [周刊王CTWANT] 台灣基因醫師張家銘在臉書發文指出,「癌症的那顆種子,很可能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已經悄悄被種下了。」u並分享了2025年一項刊登於《自然》(Nature)期刊的全球大型研究,這項研究橫跨11個國家、針對近千名結直腸癌患者進行基因比對,發現與一種會產生「colibactin」毒...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53歲的陳大哥(化名)於三年前因不明原因感到視線模糊、有飄浮物,並且單側無力,原以為是中風,經檢查後,竟發現罹患罕癌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簡稱PCNSL)。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鄭傑隆指出,PCNSL的病程進展快速,患者若不治療,平均生存時間僅約1.5個月,即使接受標準治療,包括高劑量化療與放療,五年存活率仍僅約30-40%。此外,許多高齡或體力較差的患者無法接受高強度化療或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導致治療選擇受限。 「這名患者在復發時一度癱瘓無法行走,但透過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治療,現在已經能夠藉由輔具自行活動,部分恢復日常生活能力,這對於PCNSL這類高度復發的疾病來說,是相當振奮人心的成果,亦是臨床治療新希望。」 PCNSL治療遇瓶頸!疾病高復發率、年長患者多難承受傳統化療 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PCNSL)是一種罕見且惡性的腫瘤,每年在台灣僅約80至120名新診病例,且多發生於60歲以上的年長族群。由於腫瘤侵犯到中樞神經,常見症狀包括頭痛、噁心嘔吐、單側無力、視力模糊,但若病灶長在額葉,就不一定會有神經學無力的症狀,而是
  • 「出生順序」已知會影響個性和行為特質,比如老大謹慎、老么愛冒險,但研究顯示,排行也可能影響健康,包括免疫系統、肥胖程度與心理焦慮等。專家指出,一個人的個性、應對機制與壓力管理對健康具有重大影響,而這又跟家中排行帶來的複雜角色,有著層層相連的關係。以下美國Yahoo新聞邀請專家解析出生順序對健康的影響。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林宗憲報導】經常感到疲倦,或是時不時就感冒、喘不過氣?這些症狀可能是「肺氣虛」在作祟!聯新國際醫院中醫科陳藝文中醫師指出,肺臟主氣,在中醫理論被視為五臟中的「父母」,若是容易感冒、過敏、體力不濟,稍微活動就喘氣流汗,或出現水腫、排便不順等問題,就是所謂的肺氣虛,可透過一些中藥和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 容易感冒、喘不過氣可能是肺氣虛 常講話或坐姿不對都有影響! 陳藝文中醫師指出,尤其是近幾年COVID-19後出現的「長新冠」症狀,容易引發疲倦、胸痛、喘氣,還有長期熬夜、缺乏運動、抽煙,以及有過敏體質的人群,也是肺氣虛的高風險族群。日常的身體姿勢也與肺氣虛息息相關,例如上班族經常胸口內陷、背部後張的「含胸拔背」或頭部前傾的「烏龜探頭」,會讓胸口緊縮、久而久之就可能導致肺氣虛。再者,久坐會造成下半身血液循環不良、容易有水腫,也是肺氣虛的典型表現之一。 心理健康同樣會影響肺部功能,陳藝文中醫師表示,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下班回家還需要照顧小孩、長輩,或與伴侶相處,常常蠟燭兩頭燒,無法好好休息睡覺,進而影響心情;中醫認為,長期處於悲傷或憂鬱狀態的人,也容易有肺氣虛的問題。此外
  • 常常聽到手腳冰冷,就是缺血、缺鐵的。你們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話呢?顛覆認知!你的「鐵」事可能藏著驚人真相。「頭暈、手腳冰冷就是貧血?」這些常見迷思,可能讓你陷入日常的「健康陷阱」! 第一幕:缺鐵是身體「秘密警報」 對此,重症醫師黃軒澄清說明,最新研究證實:「缺鐵≠貧血,貧血≠缺鐵」!兩者關係堪比「間諜與情報網」,看似相關卻暗藏獨立危機。人體缺鐵,會經歷三階段: 1、鐵庫存耗竭(ID階段)肝臟儲存的鐵質減少,但血紅素(Hb)仍正常,此時可能毫無症狀。就像銀行存款減少但現金流未受影響,這樣的比喻,你懂了嗎?2、紅血球生成缺鐵(IDE階段)骨髓製造紅血球時「原料不足」,可能出現疲倦、指甲變脆等「間接信號」,但你的血紅素,尚未低於標準值。3、缺鐵性貧血(IDA階段)血紅素正式「亮紅燈」,此時才符合臨床貧血診斷。也就是說你被診斷IDA時,那是健康紅燈的訊號了! 一篇針對女性運動員的研究發現,28%受試者處於ID階段卻無貧血,顯示缺鐵可能「隱身」於健康之下。 第二幕:貧血的「冰山」 當血紅素低下時,缺鐵僅是眾多「嫌疑犯」之一。其實還有其他兇手,這些包括: 1、慢性病貧血由於癌症、自體免疫疾病引發的「鐵
  • 落實「蔬食一天」,可遵循穀類在地不精緻,選擇糙米、地瓜等低碳足跡、營養價值高的主食,不僅能提升膳食纖維攝取量,符合低碳飲食原則。再來豆類優先,減少紅肉,植物性蛋白如黃豆豆腐豆乾,不僅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碳排放量也遠低於動物性蛋白,是理想的替代性選擇。另外蔬果足量,色彩多樣,建議選擇當地在地的深綠色與深黃色蔬菜,因為其富含維生素與礦物質。水果則應優先選擇原態水果,這兩者均有助於提升纖維攝取,並減少加工負擔。因此鼓勵每位民眾從一週一日蔬食做起,不僅能促進個人健康、降低慢性病風險!
  • 【財訊快報/徐玉君】浩鼎(4174)即便因為旗下研發超過15年、治療三陰性乳癌(TNBC)抗癌新藥(OBI-822)/OBI-821解盲失利並決議中止試驗,一度衝擊股價連續跌停,最低來到35元;不過,浩鼎重申未來將集中火力在後來居上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DC)藥物領域,其中的OBI-902是浩鼎首款以自主開發的GlycOBI關鍵技術自行研發的ADC,並於日前宣布,OBI-902已獲美FDA核准臨床試驗申請(IND),並將展開一期/二期臨床試驗。浩鼎在今年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ACR)年會發表研究結果,證實OBI-902在多項體外及動物實驗顯示,與其他市場上Trop-2 ADC1, 2相比,OBI-902展現更佳的連接子─藥物穩定性、理想的藥物動力學以及卓越且持久的抗腫瘤活性,顯見該藥未來價值。該一期/二期臨床研究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開始招募患者。股價今日開5日線之上,需守穩5日線並回補4/25向下跳空缺口高點位置42.2元,始有機會往上繼續挑戰。
  • 「我最近常莫名想哭,甚至覺得活著好累,好想死……」 「孩子最近很少去學校,也不願意出門,他是不是生病了?」 這些話,可能讓家長聽了既心疼又不知所措。根據亞東醫院精神暨心身醫學部觀察,近年來,求助心理健康的兒童與青少年人數明顯增加。憂鬱、焦慮、專注力不集中、退縮、自傷,甚至出現自殺念頭,這些問題正悄悄成為青春期裡的「無聲傷痛」。 三分之一的孩子都有心理困擾,但我們常常沒察覺根據台灣2015-2017年的全國調查,有32.3%的兒童青少年曾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等於每三個孩子,就有一個正默默受苦。常見的包括: 1.注意力不足過動症(10.5%)2.焦慮症(10.4%)3.自閉症類群障礙(1%) 而根據兒福聯盟2023年調查:1.17%的國高中生有重度憂鬱傾向2.21.1%的高中生曾經認真想過自殺 青少年壓力來源很多,像是學業、人際關係、家庭問題,甚至網路霸凌。這些不只是「叛逆」,而是需要被理解的情緒困擾。 情緒困擾不是裝出來的,家長的陪伴比什麼都重要亞東醫院精神暨心身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竺君提醒,孩子如果變得封閉、退縮、不願互動、說出負面話語,就可能是內心正在求救。這時候,比起責備,父母應該要:1
  • 台灣健保制度自1995年實施以來,已走過30個年頭,為全民提供可近、可負擔的醫療
  • 藝人余皓然受「玫瑰斑」困擾20餘年,起初雙頰泛紅、出現丘疹,還以為只是過敏,使用親友推薦的類固醇,卻導致情況惡化、丘疹不斷冒出,上節目時都要用化妝品遮蓋臉部紅斑,心情也受到影響。後來在化妝師的建議下,她前往專業皮膚科接受治療,膚況才逐漸好轉。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邱品齊理事長表示,玫瑰斑易與過敏、青春痘混淆,且常合併其他皮膚問題,患者務必尋求皮膚專科醫師的診治,才能獲得正確的治療、真正改善問題。玫瑰斑常見在「4部位」 蟎蟲也是誘發因素之一!玫瑰斑又俗稱「酒糟」,是一種慢性皮膚發炎疾病,在台灣的盛行率約1%至5%,好發於女性。邱品齊理事長指出,玫瑰斑的典型症狀為臉部泛紅,經常發生在額頭、臉頰、下巴及鼻子,同時伴隨發熱、丘疹、膿皰、搔癢、乾燥、粗糙等。其中,玫瑰斑的丘疹與青春痘類似,但差別在玫瑰斑不會有黑頭或白頭粉刺。有些患者也會因血管擴張而產生微血管絲,常見的「酒槽鼻」則是皮脂腺與纖維組織增生導致。此外,玫瑰斑患者體質耐受性較差,如氣溫變化、辛辣食物、情緒波動、過度清潔、擦錯保養品等,都有可能使得症狀加劇,蠕形蟎蟲也是近期常見的誘發因素之一。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顧問黃幼鳴醫師說明,蠕形
  • 台灣每12位長輩中,就有1位可能患有失智症,其中有高達60~70%的患者屬於阿茲海默症。在過去,阿茲海默症的診斷是一浩大工程,其檢查具侵入性、耗時,費用又高昂,通常花費數萬元不等。所幸在早期診斷上迎來重大突破!臺北榮民總醫院與韓國漢陽大學的合作研究發現,只需透過簡單的抽血檢查,就能找出阿茲海默症高風......詳全文
  • 編按:突如其來的「閃到腰」、長期累積的「腰背痠痛」,總讓人苦不堪言。若置之不理,以為安靜休息就會逐漸痊癒,那可就大錯特錯。事實上,無論經過多久,疼痛部位的不適症狀依然存在,不但沒有獲得任何改善,還可能持續惡化,甚至影響日常作息。為了避免「腰痛」的影響愈來愈大,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到醫療院所就診」,......詳全文
  • 肺癌危險因子眾多以往民眾大多認為「吸菸」是造成肺癌的主要原因,不過臨床上常見的情況是許多人明明不抽菸,卻還是難逃肺癌的威脅。對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洪仁宇表示,吸菸確實是導致肺癌的最大危險因子,除了癮君子之外,若長期接觸二手菸亦會提升罹患肺癌的風險。除此之外,近年來研究也證實空......詳全文
  • 一輩子打拚,死後財產卻被充公?──單身族的遺產完美分配術單身女性千千父母均在早年過世,從小由哥哥嫂嫂扶養長大,不料成年後哥哥也車禍身亡。千千看報導發現,許多單身人士死後財產被充公,若要避免這個情況,可以怎麼做?她能把遺產分給嫂嫂和姪子嗎?不婚不生單身族,財產不小心就進了國庫很多人誤以為,自己一輩子辛......詳全文
  •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乳癌已連續20年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平均每35分鐘就有一位女性確診乳癌。隨著醫療科技進步,過去治療選項受限的HER2弱陽性乳癌患者,如今有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可以使用,能讓治療更精準且副作用也比較少。 HER2弱陽性乳癌:過去無藥醫,現在有解方乳房外科醫師楊欣瑜形容,傳統化療像核彈一樣,不分敵我攻擊所有的細胞,因此,常引發掉髮、噁心等副作用;而ADC藥物則像導彈,透過抗體導航鎖定癌細胞再投放藥物,大幅降低對正常細胞的傷害。常見副作用也從過去的嚴重不適,變為較輕微的疲倦與血球指數下降,病友治療的生活品質因此大幅提升。更特別的是,這類藥物具有旁觀者效應,除了能精準殺死HER2強陽性的癌細胞,還能連帶影響鄰近HER2表現較低的細胞,因此,治療範圍更為廣泛。 乳房外科醫師溫培宏則指出,以前乳癌HER2指數不是強陽性的話,就無法使用標靶藥,導致不少患者失去治療機會。如今藥物的出現,讓所謂的HER2弱陽性的乳癌成為新的分類,這類病友也能接受ADC治療,尤其對於復發或轉移乳癌患者來說,有機會重新評估分型,找到新武器來對抗癌症。而且從114
  • 大腸癌屬於中年以後才會出現的癌症,但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發現,一種特定大腸桿菌會產生基因毒素「Colibactin」,雖然無症狀,卻會讓人在40歲前就罹患大腸癌。研究發現,Colibactin會潛入腸道細胞並破壞基因,留下基因突變,且這些突變一待就是幾十年,然而,仍有方式可修補此缺陷,例如不要濫用抗生素、不要過度消毒(以便自然接觸環境)、多吃天然食物、高纖蔬菜、發酵食品,以幫助腸道好菌的生長,
  • 全台醫療院所面臨量能吃緊,醫療藥品也成民生必需品一環。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諶大中於上(4)月29日在臉書指出,用於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手術的外科封合凝膠「泰爾茂」(AQUABRID),5月就將停止供應,原因是健保價格太低「被健保賜死」。對此,精神科醫師沈政男今(2)日也於臉書發表看法。
  •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506期 文 丁馬 必須上夜班、經常得熬夜工作,會不會傷心臟而早死?最新研究發現,吃飯時間選錯,比起作息顛倒更傷心;倘若選對了吃飯時間,就算是經常日夜顛倒,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這項已發表於權威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是由美國麻省總醫院布萊根體系婦女醫院時間生物學計畫主任謝爾博士(Dr. Frank Scheer)所領導。研究發現,夜間進食可能干擾生理時鐘,進一步導致心臟健康受損,這對必須三班輪值及夜班工作,以及經常跨時區旅行的人尤其重要。 研究團隊招募20名健康年輕人,在完全隔絕時間線索的臨床研究中心進行為期兩周的實驗。所有參與者皆經歷「恆定常規程序」,以排除睡眠、光線等外部變因,純粹觀察飲食時間對健康的影響。 研究中將受測者分為兩組:一組只在白天吃飯,另一組則日夜皆可進食。雖然兩組睡眠作息一致,但結果顯示,日夜皆進食者的心血管風險指標顯著上升,包括血壓、自律神經失調及與血栓相關的PAI-1蛋白;而僅白天進食的參與者則未出現類似變化。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切拉帕博士(Dr. Sarah Chellappa)指出
  • 你是否有眼皮下垂、複視等問題,想說多休息卻怎麼都無法改善?這可能是「肌無力症」導致。醫師指出,肌無力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除了會影響眼部肌肉,還可能波及全身,提醒大眾若出現相關症狀,千萬別輕忽,應及早
  • 曾與胡瓜主持節目,為胡瓜子弟兵的女星葉欣眉,日前在社群媒體中提醒大家「一定要定期健康檢查」,因為她只是想要做例行健檢,卻意外在直腸裡發現了一顆0.8公分的黏膜下腫瘤,疑似為神經內分泌瘤,也就是俗稱的「
  • 早餐,你會吃什麼?蛋餅、包子、蘿蔔糕、三明治?一般人早餐普遍都不太健康,美國營養師推薦12種健康早餐防癌、降糖尿病風險。 美國營養師Franziska Spritzler說,早餐是要吃的,但必須
  • 帶稚齡孩子出門,張羅乳品是必備的行李。為了讓孩子在旅途中也能獲得足夠的營養,家長們一定很想知道,到底該帶何種乳製品上路,對孩子是最好的選擇呢?營養師有答案。 營養師蘇妍臣分享了一項針對乳品在保留
  • 你知道嗎?一個小小的笑臉或愛心表情符號,其實能透露出你內心的「情商密碼」!根據美國金賽研究所(Kinsey Institute)的研究發現,情緒智商較高的人,在朋友間傳訊息時,使用表情符號的頻率也更高
  • 在追求健康飲食的當代,不少人傾向選擇富含高纖維且低脂的食物,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教大家製作「豆腐白菜滷」,這道料理將煮軟的大白菜與豆腐結合,再搭配雞蛋,不僅家常味十足、軟嫩易嚼,尤其適合牙口不佳者,並能
  • 大蒜不只是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靈魂角色,其中含有豐富硫化物及大蒜素等成分,還能幫助調控血壓、降血脂、抗癌等健康優勢,深受民眾喜愛,尤其配香腸,一口香腸一口大蒜真是對味。現在正值台灣大蒜產季,購買新鮮現採的
  • 【記者林玉芬南投報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不僅影響兒童,許多成年人受到困擾卻未察覺,縣府衛生局加強宣導,提醒大眾重視並認識成人ADHD,避免錯過及早介入就醫諮商的良機。 縣府衛生局...
  • 在高齡化社會,重聽的患者越來越多。醫師劉中平表示,一項針對16萬人的英國研究顯示,重聽的人未來發生心臟衰竭的機會明顯升高。因此,重聽的患者,尤其不是外傷或發炎性疾病引起的,都應該特別檢查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以了解患者的微血管功能,預防心臟衰竭的產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