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蘋果即時
長照2.0「預防及延緩失能與失智之創新服務」在今年7月已陸續於全台20縣市開跑,衛福部今表示,希望藉由結合社區據點的介入服務課程,改善衰弱、失能、失智長者的體能、肌力及認知功能,衛福部表示,全台目前共503個社區據點有開設延緩失智介入服務課程,希望在年底能擴增為1000個據點,4年後能達2500個據點,達到3里1據點的目標。
衛生福利部、台北市衛生局今在屬於巷弄長照站C級據點的「玉泉區里民活動中心」示範由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博士莊宜靜、台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職能治療師柯宏勳所設計的失能照護方案課程,柯宏勳表示,為失智長者設計的課程可分為肌力與認知訓練兩大部分,肌力訓練包括有氧、肌力、肌耐力、平衡等部分, 可增加血液循環、神經刺激延緩失能;認知訓練部分,則希望有生活化的活動,像是卡牌遊戲,讓長輩動腦,維持認知功能。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張自強表示,失智、失能長者,最需要認知功能及肌力協調等訓練,認知功能訓練能延緩長輩認知退化、肌力協調等運動也能讓長輩至少保有能夠自行外出的能力,才能外出到就近社區與其他長輩們參與活動,預防失能。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神經內科主任謝芳郁表示,中興院區自去年11月起即開始承辦失智症整合門診,整合神經科、精神科、專任失智各管師,提供北市中山區、大同區民眾,失智篩檢、診斷、資源轉介、照護諮詢、精神障礙鑑定等服務,開診以來共篩出210位輕度認知障礙、輕度及中度失智者,從醫療端發現後,也會將輕度、中度失智個案,轉介至據點,觀察發現,轉介至據點接受過2到3個月課程的長者,他們的情緒、睡眠、認知、活動力等情形都有明顯改善,如有問題也可在轉回醫院,讓院區與社區服務能緊密連接。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簡任技正陳青梅表示,失智長者介入方案,服務對象包括衰弱、失能、失智長者,提供至少3個月,連續12周,每周1到2次的課程,目前至9月25日為止,全台共有503個社區據點,開設552班的延緩失智介入服務課程,希望在年底能擴增為1000個據點,4年後能達2500個據點,達到3里1據點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