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818658
蘇姓長者手部每天復健,功能逐漸進步。記者簡慧珍/攝影
88歲蘇姓長者罹患失智,家人長期餵食黏稠食物,使行動能力退化更快速,半年多前住進衛福部彰化醫院附設護理之家,接受「自立支援照顧」的個別化照護,現已能拿湯匙進食,食物不濃稠也吞得下去,連家人都訝異。
蘇姓長者的家人對她照顧周到,在食物添加增稠劑變成黏稠流體好吞嚥,以減少嗆咳導致的吸入性肺炎,又餐餐餵食,蘇姓長輩的肢體機能和體感退化,半年多前剛住部彰附設護理之家,拿湯匙進食很吃力也對不準嘴巴,容易嗆咳,必須靠人餵食。
彰化醫院長照部部長廖曜磐說,半年多前啟動自日本引進的「自立支援照顧」模式,給予個別化照護,發揮現存功能,延緩失能,所以幫助蘇姓長者每天做手部的肢體阻抗等力量訓練,語言治療師指導做做口腔肌肉能力、靈活度和控制能力訓練,提升咽部吞嚥肌力,也做體感訓練把湯匙送進嘴巴,現在蘇姓長者可用湯匙吃食物,不需餵食,不用增稠劑,咀嚼功能大幅恢復,減緩失能速度。
「自立支援照顧訴求零約束、零尿布、零臥床的三不政策。」護理之家副護理長陳彥婷表示,嗆咳易引發吸入性肺炎,是長者常見的死亡原因,如果一再嗆咳,可能就要評估置入鼻胃管,臨床發現此舉會很快完全失去咀嚼能力,腦部接收不到刺激,整體功能將出現斷崖式退化速度,這是退化最常見的關鍵,此後可能很難回復生活功能,若長者進入失能階段,也應接受自立支援照顧,盡量維持生理功能運作。
語言治療師顏婧縈指出,如果長輩開始出現邊吃邊咳、愛吃軟質食物,無法吃愛吃的食物、無知覺流口水等現象,代表吞嚥功能可能退化,最好找復健科醫師和語言治療師討論如何訓練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