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新聞新知 - 【新聞】銀髮族走路變慢、上公車覺得吃力?小心肌少症徵兆!
新聞新知
首頁 > 新聞新知 - 【新聞】銀髮族走路變慢、上公車覺得吃力?小心肌少症徵兆!
字級設定:
【新聞】銀髮族走路變慢、上公車覺得吃力?小心肌少症徵兆!
2022-12-19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7755/6804108

 

肌少症已是銀髮族、甚至40歲以上中壯年朋友的全民公敵,如何減緩肌肉流失,成為老年醫學研究的重要方向。

 

專家指出,透過適當的訓練和飲食,還是能克服肌少症。首度參加台灣醫療科技展的聯新運醫,現場將展示AIFIT智能訓練機,結合人工智慧與運動醫學,希望幫助樂齡族恢復生肌。

 

聯新運醫總經理林頌凱指出,人們隨著年齡漸長,肌肉品質會下降,一般人過了40歲之後,肌肉品質每10年會下降8%,大腿肌肉力量會下降10-15%;過了70歲之後,退化的速度會更加劇。當肌肉減少到了一定程度、低於標準,就是肌少症。

 

聯新運醫根據日本統計指出,長輩們「被長照」的前5大原因,除了中風和失智之外,第3至第5位的老年衰弱症、骨折、骨關節疾病,都與肌肉量和肌力的退化有關。

 

林頌凱指出,肌少症不但威脅到長者生命,也和長照有相當關係,而長照已經影響到很多家庭,造成家人身心和金錢方面很大的壓力。

 

他提醒長者:「當你開始感覺力不從心,很多動作無法隨心所欲做到時,就是肌少症的警訊。

肌少症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初期不容易被發現。但發覺走路、上樓梯速度變慢、上公車覺得吃力、小跑步卻趕不上紅燈、轉瓶蓋轉不開的時候,就是肌少症的徵兆。但肌少症可以預防,並非不可逆。

 

林頌凱表示,民眾在家可以透過量小腿圍、測握力等方式自我評估,若有需要,也可以到聯新運醫中心等專業機構使用儀器進行檢測。聯新運醫近期與采動科技推出具人工智慧的AIFIT智能訓練機,提供客製化、科學化的檢測及訓練。

 

這部最新的訓練機,可以依多個角度,精準測量肌肉的肌力;並在1分鐘內完整檢測出個人專屬的肌力曲線,以AI自動產出課程,透過動態重力變化,提供有效的肌肉訓練模式。使用者從手機上可以看到自己的運動紀錄,這會讓枯燥的運動變成有趣和有效,遠離肌少症。

 

聯新國際診所運動醫學科醫師吳易澄強調,肌少症從檢測、診斷、飲食、運動都可以借助專業醫師的協助,民眾可以求助醫療機構「肌少症特別門診」。

 

 

 

台灣醫療科技展

 

時間:12/1-12/4

地點:南港展覽館一館

展區:聯新運醫股份有限公司

2022台灣醫療科技展展區: 1F J1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