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新聞新知 - 【新聞】第32屆醫療奉獻獎/返原鄉居家護理 賴慧珊助長者在地老化
新聞新知
首頁 > 新聞新知 - 【新聞】第32屆醫療奉獻獎/返原鄉居家護理 賴慧珊助長者在地老化
字級設定:
【新聞】第32屆醫療奉獻獎/返原鄉居家護理 賴慧珊助長者在地老化
2022-10-24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699979

 

 

賴慧珊(右)視病如親,提供病患和家屬優質且有溫度的居家照護服務。圖/賴慧珊提供

賴慧珊(右)視病如親,提供病患和家屬優質且有溫度的居家照護服務。圖/賴慧珊提供

 

母親突然去世,決定了賴慧珊「返回原民家鄉,從事居家護理」的一生志業。那時她頓悟:學習護理,對於普遍窮苦又欠缺醫療資源的原民家鄉是格外管用的技能。立志有朝一日回到屏東,將未能應用所學照護母親的遺憾,移轉為愛,貢獻給鄉親父老。

 

母親病逝 讓她立志貢獻鄉親

賴慧珊是在學校接到電話通知:家鄉的母親腦出血,命危。她連夜從林口奔回屏東縣牡丹鄉,祈禱趕得及見母親最後一面。母親七孔流血,她崩潰痛哭。「如果不是家裡窮到幾乎吃不上飯、繳不出健保費、籌不出錢看病;如果我能早幾年護理科畢業照護母親,憾事或許不會發生。」22年前母親去世時,17歲的賴慧珊只是長庚技術學院五專護理科的二年級學生。

 

畢業後,賴慧珊回到恆春半島,一路從恆春基督教醫院、南門醫院臨床護理師,再至南門醫院附設的居家護理所升任所長。實地投入居家照護領域後,她發現醫療資源要下放偏遠地區,即使有心,往往也無力實現,「在地老化、在宅善終」對偏鄉長者只是動聽的口號。

 

賴慧珊內心受衝擊,又一次回憶起母親的遭遇。她明確知道照護鄉親的初衷裡最被需要的,正是「居家護理」。於是,她參加衛福部的居家護理所種子師資培訓,裝備好自己。

 

開居護所 關懷病人全天待命

2019年,她和摯友在滿州鄉滿州村開設「遇見居家護理所」,盼望身障、臥床的病患「遇見」專業的他們,如同在病榻旁遇見陽光,感受幸福的滋味。僅僅一年,遇見居家護理所便拿下慈月基金會第9屆南丁格爾樂活照護天使獎。

 

「遇見」成立前,屏東縣原民鄉從沒有獨立的居家照護所。偏遠原民家鄉在醫療資源取得上不易,但賴慧珊不肯遺漏居家護理含括的任何項目:長照服務、居家服務、輔具服務、喘息服務、安寧護理等,並打動恆春在地醫院,讓醫院的居家醫療整合團隊和「遇見」合作,拉近偏鄉與都會的距離。

 

因為是自己的家鄉,賴慧珊無語言隔閡、無文化隔閡,但是其他困難仍然存在。例如,居家護理師光是要抵達個案的家中,單程就得翻山越嶺花一、兩個小時,往往只是替病人更換呼吸管路、閒話家常送上溫暖關懷、了解病人的社福需求是不是需要協助辦理。

 

病人半夜有事,家屬不曉得要怎麼辦,也會一通電話打來,請護理師緊急前往。居家護理師24小時ON Call,隨傳隨到。賴慧珊笑稱:「需要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

 

 

賴慧珊在屏東縣滿州鄉設居家照護據點,鄰家女孩般的親切笑容和優質居家服務品質,2020年獲慈月基金會南丁格爾樂活照護天使獎。記者潘欣中/攝影

賴慧珊在屏東縣滿州鄉設居家照護據點,鄰家女孩般的親切笑容和優質居家服務品質,2020年獲慈月基金會南丁格爾樂活照護天使獎。記者潘欣中/攝影

 

不捨受苦 引進安寧療護觀念

居家護理服務對象,多是行動不便和長期臥床的病患,賴慧珊也看到家屬不捨病患離去,寧可病患掛上呼吸器、全身插管,不僅病患痛苦,家屬也難熬。她因而引進身體自主權、安寧療護觀念,與部立恆春旅遊醫院安寧治療團隊攜手,下鄉宣導捍衛身體自主權,勸鄉親「一旦醫師宣布藥物最多只能延長不到半年的生命,不如放手,提早讓安寧團隊介入。」

 

賴慧珊曾經很排斥死亡,但心裡清楚自己扮演的橋梁角色,漸漸學會「轉個念,讓重症病患尊嚴地、不帶遺憾地離開人世,家屬以感恩的心陪伴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也是功德一件。」有此領悟後,再協助處理完畢安寧個案,每每讓賴慧珊有「功德圓滿」的喜悅。

 

助穿婚紗 圓滿癌症病患心願

賴慧珊以「美妙圓夢」形容一次安寧護理的經驗。那是一位罹患肺癌的婦人,因腫瘤壓迫到氣管,醫師建議氣切,但婦人拒絕,和家人討論後選擇居家安寧照護。閒談時,婦人道出她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年輕結婚時,礙於經濟沒能穿上婚紗。賴慧珊記住了,費心為婦人安排補拍婚紗照,就在拍照隔天,婦人在家人的圍繞下辭世。婦人的女兒告訴她,母親走的時候面容安詳,「開心到另個國度旅行去了。」

 

跑腿照護 克服偏鄉先天不良

在偏鄉做居家護理,賴慧珊說,「先天不良」是一大考驗。她開辦免費監測血壓、血糖,也免費借用輔具,甚至利用休假日開貨車去屏東市區,幫民眾「跑腿」買輔具、辦核銷。賴慧珊用熱忱對抗先天不良,盡力阻止「後天失調」的憾事。

 

回到家鄉轉眼15年,賴慧珊感慨地說,偏鄉長者在病老死階段的居家照護資源和品質,遠不如都會人。自己在偏鄉設居護據點,縮短資源差距並降低語言和文化的隔閡,但還是面臨醫療專業人力缺乏的老問題。建議政府可以獎勵方式,吸引在地青年或有志偏鄉的居家護理師投入,讓偏鄉也能「在地老化、在宅善終」。

 

 

賴慧珊(左)回到家鄉轉眼15年,後10年專注長期照護。圖/賴慧珊提供

賴慧珊(左)回到家鄉轉眼15年,後10年專注長期照護。圖/賴慧珊提供

 

 

賴慧珊小檔案

年齡:38歲

出生地:屏東縣牡丹鄉

學歷:長庚技術學院護理科

現職:遇見居家護理所所長

經歷:

恆春南門醫院、南門之家護理師

恆春基督教醫院護理師

恆春南門醫院附設居家護理所長

主要事蹟:

屏東縣偏鄉首個獨立居家護理所 將優質且即時的居家護理資源帶進偏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