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新聞新知 - 【新聞】長照之愛,不孤單
新聞新知
首頁 > 新聞新知 - 【新聞】長照之愛,不孤單
字級設定:
【新聞】長照之愛,不孤單
2019-11-14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631/4162880

 

早上五點,多數人還在睡夢中,住在老公寓裡的阿強,便得急急忙忙地按掉鬧鐘,準備上班。昨晚,阿強的媽媽又做了惡夢,半夜哭著要出門,去見他過世已久的父親。阿強又連哄帶騙好幾個小時,好不容易媽媽願意回房間,天也差不多要亮了。某天阿強回到家發現,獨自一人在家的母親下午在浴室裡滑倒,就這麼躺在尿中,又濕又冷地,不知過了多久...。阿強真的不知道每天回到家轉開鑰匙的那個瞬間,還會出現甚麼他無法承受的事情,他很害怕,但他真的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他還能繼續撐多久...。

 

目前台灣至少有將近七成以上的長者,是由家屬自行獨立照顧。提早了解甚麼樣的照護目標符合現實,以及積極取得社會資源的協助,才能分擔主要照護者的辛勞,也能提升長輩的照護品質。

 

一般來說,長者的健康狀態和照護目標,通常可分為以下幾個不同的階段:

1.健康:相對同齡的人健康,能自行照顧生活起居,建議以提升生活品質為目標。

2.亞健康:健康狀態輕微和過去不同,但還沒有達到慢性病的程度,需要更注意自主健康管理和例行健康檢查。

3.穩定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門診就醫追蹤,配合醫療團隊整合各種藥物的使用。

4.需要急性醫療服務者和亞急性照護:偶爾會需要緊急住院,或是剛度過疾病急性期的長輩,會以處理主要診斷後,離開急性病房,回到家中為目標。

5.長期照護:已經脫離急性照護期,但需要長期銜接護理之家或由家中有照護經驗的家屬接手。

6.安寧療護:疾病末期,以善終為目標,盡可能讓親人沒有遺憾。

 

針對健康與亞健康的長輩,除了鼓勵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和營養師調整個人飲食習慣外,邀請長輩和社會保持互動,參與志工活動、體育比賽與健康促進課程,讓長輩能發揮興趣和專長,感到自己被需要,都是有效提升心理與社會健康,降低孤獨感的方式。

 

對於失智或是失能、已經難以自理,需要長期照護的長者,目前則鼓勵家屬積極取得既有的社會資源和經費,才能同時為長輩和自己做好長期的準備。以台中市政府為例,民眾可以申請「到宅沐浴車」、居家復健和護理等服務,到宅為失能者提供全身式的沐浴、改善生活起居和復健運動等。如果長輩需要就醫,長照2.0交通接送服務計畫,協助長輩和家屬往返醫院。

 

另外,長照服務專線 1966 也能夠依照長輩的狀況,提供專業人員定期到府的關懷照顧、癌症篩檢和就醫補助的申請。對於照護者,也提供了到宅心理支持、喘息服務和教育活動,能讓照護者好好休息與工作之外,也鼓勵照護者之間相互交換經驗,相互學習與支持,才是長久的方式。

 

 

參考資料:

 

1. 高齡者整合式照護現況與未來. 朱樹勳醫師. https://www.femh.org.tw/epaperadmin/viewarticle.aspx?ID=4895

2.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失智照護服務資源表與失智地圖https://www.health.taichung.gov.tw/1307622/Lpsimplelist

3. 改善憂鬱 中市提供長者免費到宅心理諮詢https://www.taichung.gov.tw/8868/8872/9962/869731/

4.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65歲以上老人健康照護服務https://www.health.taichung.gov.tw/400585/pos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