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新聞新知 - 專業到宅服務正式起飛 但民眾還很陌生
新聞新知
首頁 > 新聞新知 - 專業到宅服務正式起飛 但民眾還很陌生
字級設定:
專業到宅服務正式起飛 但民眾還很陌生
2018-04-09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bit.ly/2qif92K

 

照顧轉型開始!長照2.0上路後,衛福部陸續修正法規,包括放寬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所之設置標準等,讓治療所不再受到面積規範,等於為醫事專業的到宅服務打開友善大門,盼更多人投入。但國人對醫事專業的到家服務還很陌生,對醫療機構仍較具信賴感。

 

醫事專業的到宅服務面向多,包括在宅醫療、居家護理、居家復健等,居家藥事及居家營養諮詢等服務也開始發展。

 

據物理治療師公會全聯會統計,治療所設置標準新制公布後,物理治療所半年來從126家成長至162家,增加36家,其中專職執行居家物理治療的治療所即有14家。

 

物理治療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范政弘說,失能民眾要到醫院看病,要先預約復康巴士,還要有家屬請假或外勞陪伴,到了醫院還要掛號排隊,簡直是「舟車勞頓」。醫事專業送進家,可省去個案不少的困擾,還能等家屬下班後再執行。

 

范政弘估計,3到5年內,專職執行居家復健的物理治療所將蓬勃發展,據他了解,有治療師直接把家登記為治療所,提著簡易工具就可獨自出任務,也能聯合其他治療師將執業登記掛在同處,以團隊方式接長照2.0的特約派案工作。

 

但民眾對醫事專業到宅服務還很陌生。范政弘說,曾有民眾誤認治療師是詐騙集團而拒於門外,直到聯繫鄰里長溝通後才順利走進家中。聯順居家護理所長汪秋蓉說,為了取得民眾信賴,有護理師就花2小時打電話和阿公阿嬤說明。

 

推動「連攜服務」的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專門委員陳玉澤也說,過去使用居家復健的民眾,對在醫院看病或復健較有「信賴感」,還有人認為健保掛號更「便宜大碗」。但推動連攜跨專業入家服務後,整合式專業服務逐漸被民眾接受。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秘書長張凱評說,居家復健和在醫院復健不同,治療師可以觀察民眾的「生活脈絡」,怎麼樣從臥室走到客廳,怎麼在家裡自己吃東西,「這是比醫院更能做到的事。」

 

陳玉澤提醒,跨專業、多職種的入家服務絕對沒問題,但若各專業人員沒共同目標,恐讓照顧效果打折,建議以個案管理方式,讓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凝聚共識。

 

張凱評也認為,不只是醫事專業團隊,也應有商店、金融機構、郵局、物流貨運等友善商家與團體加入,才能打造真正的安心生活好社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