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新聞新知 - 衛福部研究:未來45年 台灣失智人口日增36人
新聞新知
首頁 > 新聞新知 - 衛福部研究:未來45年 台灣失智人口日增36人
字級設定:
衛福部研究:未來45年 台灣失智人口日增36人
2018-02-22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來源網址:https://goo.gl/H7Wn5a

 

衛福部曾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做流行病學調查,以去年七月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每十三名就有一名失智,而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五名就有一名失智,失智症人口超過二十六萬人。

 

全台失智症人口 超過26萬人
研究顯示,高齡者每增加五歲,失智症盛行率會越來越高,例如六十五歲到六十九歲約三.四%,八十五歲到八十九歲高達廿一.九二%;未來四十五年中,台灣失智人口數以平均每天增加卅六人速度成長。

 

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說,美國曾有研究證實,透過積極運動、健腦訓練能延緩退化程度,可有效改善失智老人的臨床症狀,減少家屬的照顧壓力及社會國家的負擔。

 

頸動脈血液流速慢 三高患者風險高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潘文涵團隊也曾發表研究,失智症預測因子除了年齡、家族病史、遺傳基因外,「頸動脈血液流速」已成為最新的觀測指標,一旦流速低於每秒十六公分,代表血流不夠順暢,很有可能是失智症高風險群。

 

研究團隊認為,頸動脈血流速度慢,就代表血管內可能出現硬化或斑塊等阻抗因素,影響血液的流動速度,血液一旦難以送到腦部,腦部缺血,認知能力也會隨之下降。

 

另外,若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症狀,也可能影響血液流動速度。

 

因應失智症人口增加,衛福部在長照2.0中也納入失智症照顧,預計將在全台設立廿個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協助疑似失智個案的就醫確診及個案管理,提供失智症照顧者對於生活照顧、醫療照護諮詢、服務、協調、轉介與追蹤。

 

記憶混亂、個性改變 皆初期病徵
失智症協會也提醒,失智的早期症狀包括記憶力減退影響生活、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判斷力變差或減弱、情緒和個性的改變等。

 

若自己或者是身邊長輩有出現前述狀況,建議盡快尋求專業的神經內科或是精神科醫師做完整檢查和診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