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隨著人口老化與慢性病的衝擊,失能人口快速攀升,導致醫療與長照服務需求增加,北市政府衛生局105年首創請復健師進入社區,提供預防醫學及減少運動傷害的方法和知識,讓出院後急性後期民眾,在熟悉的社區就能接受復健服務。
因應老化與社區弱勢個案照護問題,衛生局自93年委託北市立聯合醫院辦理社區復健計畫,提供「團體運動/衛教」、「社區定點復健服務」及「居家急性後期復健服務」,105年社區復健計畫轉型方案計畫辦理7個社區復健站:針對社區中有失能(智)之市民,或其他有復健需求的個案,由簽約單位之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駐點服務提供居家復健服務。
106年度持續擴展社區復健站服務量能,透過醫療機構、學會、公會、里辦公室及健康服務中心等積極佈建社區復健服務據點,以社區共餐據點、老人活動據點、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及長照A、B、C據點為主,以達社區整體照顧之服務為目的;截至11月30日藉由跨單位合作,計76個服務據點,提供服務879場次,目前仍持續佈建服務據點中。
81歲的陳奶奶喜歡參加在萬和里的社區復健,因3年前騎自行車自摔,加上多年前車禍的舊傷導致右腳有輕微水腫情形,看過無數次門診稍有改善,但走路時仍會有疼痛感,經社區復健物理治療師指導如何用正確的按摩技巧來促進循環,現在走路變的輕鬆許多。北市衛生局表示,針對社區中有需要長期照顧個案、家屬及照顧者,由資深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駐點服務,使社區長者就近接受運動、日常生活功能訓練與復健指導服務,同時能強化社會參與,促進長者身心健康,以維持及增進衰弱長者的健康與良好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