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照護 - 失智症的類型(與病程)
照護
首頁 > 照護 > 失智症的類型(與病程)
字級設定:
失智症的類型(與病程)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失智症服務網
來源網址:​https://dementia.health.gov.tw/index.aspx

失智症是一個進行性退化的疾病,從輕度時期的輕微症狀,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狀,疾病退化的時間不一定,有個別差異。瞭解疾病的病程與症狀,可以幫助患者、家屬預做準備,以因應疾病帶來的生活變化。

臨床上失智症可分為三大類型:
1.退化性失智症

大部份患者屬於這類型,以下三者類型最常見:

(1)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阿茲海默症為大腦神經細胞退化所造成的失智症,通常以大腦皮層為主。早期病徵以記憶力衰退最明顯,像是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困難,合併有認知功能、行為或性格的改變。病患腦部神經細胞會受到破壞,造成大腦逐步緩慢的退化,且退化的歷程是不能回復的,過世後解剖可發現腦部有異常老年斑和神經纖維糾結。

(2)額顳葉型失智症 (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

其腦部障礙以侵犯額葉及顳葉為主,早期即會出現兩種特性,第一為性格改變且無法調整,以致有不適切之行為反應及活動;第二為出現語言障礙,以致造成自我表達困難。兩者都會有逐步退化的現象,此病症平均發生年齡多為五十歲以後。

(3)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是第二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在早期就可能會伴隨著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重複地無法解釋的跌倒現象。此外則會有比較明顯的精神症狀,例如:鮮明的視或聽幻覺、情緒不穩或疑心妄想等症狀發生,平均發生年齡為七十歲以後。

2.血管性失智症:

是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一般有中風後血管性失智症或小血管性失智症。其特性是認知功能突然惡化,腦部呈階梯狀退化,早期常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緩、步態不穩與精神症狀等。

3.其他原因引起之失智症:

此類失智症多為可逆的,若能找出導因並對證治療,即能獲得緩解。 
這類型失智症的病因有:

營養失調: 
如缺乏維他命B12、葉酸等營養素。

顱內病灶: 
如常壓性水腦症、腦部腫瘤、腦部創傷等。

新陳代謝異常: 
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不平衡等。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如梅毒、愛滋病等。

中毒: 
如藥物、酗酒等。
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