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新聞新知
新聞新知
首頁 > 新聞新知
字級設定: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5/6716266

     

     

    南投縣政府與埔里基督教醫院合作到中寮鄉衛生所開辦物理治療所,方便居民就近尋求協助復健醫療服務。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南投縣政府與埔里基督教醫院合作到中寮鄉衛生所開辦物理治療所,方便居民就近尋求協助復健醫療服務。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南投中寮因無物療治療所,復健治療須至其他市鎮,舟車勞頓,對高齡長者尤為不便,縣府為此與埔里基督教醫院合作,派員進駐當地衛生所開辦物理治療所,每周一至五提供復健醫療服務,周二還有骨科醫師駐診,方便居民就近尋求協助。

     

    縣府指出,隨年齡增加,身體機能退化,易有復健醫療需求,但縣內魚池、國姓、中寮、鹿谷等4鄉鎮,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卻沒有物理治療所,近年為此尋求醫療院所合作,並於2019、2021年先後在魚池、國姓開辦,近期則成功進駐中寮。

     

    縣府祕書長洪瑞智說,魚池、國姓在衛生所開辦物理治療所後,每月就診長輩逾800人次,3年來服務近3.5萬人次,中寮地區今年也在埔里基督教醫院的配合及支援下,出人出力和設備進駐衛生所成立物理治療所,協助居民相關醫療服務。

     

    而物理治療所的建置,不只能增進復健服務的可近性及便利性,更可使老年人維持功能不會快速退化,並能減輕家屬照顧負擔,提高生活品質,因此鼓勵歡迎有需要的鄉親或長輩能多加利用。

     

    埔里基督教醫院則表示,中寮需要復健治療的長輩不少,但因鄉內無相關資源,只能去南投、草屯的醫療院所,但路程不便,有些長輩索性忍痛,不去復健治療,令人擔憂,經考量決定進駐衛生所開設復健門診,每周二還定期有骨科醫師巡診。

     

    而埔基中寮物理治療所服務時間為每周一至五上午8時至12時、下午1時至4時30分,中寮鄉衛生所表示,如有復健需求可先撥打049-2692622諮詢,同時也提供物理治療、衛教諮詢、長照及輔具等各項服務,歡迎居民就近尋求協助。

     

     

    南投縣政府與埔里基督教醫院合作到中寮鄉衛生所開辦物理治療所,方便居民就近尋求協助復健醫療服務。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南投縣政府與埔里基督教醫院合作到中寮鄉衛生所開辦物理治療所,方便居民就近尋求協助復健醫療服務。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5/6721827

     

     

    二林鎮衛生所新建大樓,是彰化縣也是全國第一個多功能綜合衛福大樓。記者簡慧珍/攝影

    二林鎮衛生所新建大樓,是彰化縣也是全國第一個多功能綜合衛福大樓。記者簡慧珍/攝影

     

    全國第一個多功能整合式衛福大樓今天在二林鎮啟用,東和、西平、北平、南光、豐田、後厝、東興等周邊7里的阿公、阿婆趕來體驗不老健身房等設施,都誇設施新又好,縣政府又爭4個日照中心,率全國之先觸及一國中學區一日照的百分之百達成率。

     

    縣政府和衛生局今天在二林鎮,舉行二林鎮衛生所新建大樓落成暨慈均日照中心開幕典禮,二林鎮長蔡詩傑以地方首長的觀點指出,二林鎮老年人口占比20.7%,平均5名鎮民就有1人超過65歲,二林鎮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天啟用的這棟新建大樓確實從小照顧到老,符合地方的最大期待。

     

    縣長王惠美說,這棟大樓整合衛生所、不老健身房、公設民營托嬰中心、育兒親子館及日間照顧中心,長者到1樓衛生所看醫師,檢查身體狀況後取得運動處方箋,到不老健身房有教練指導加強肌耐力訓練,二樓公設民營托嬰中心將收托30名0至2歲的嬰幼兒,3樓為育兒親子館預計每年服務1萬2千人名親子,4樓日照中心可服務30名失能或失智長者;二至四樓都有專業單位進駐提供最專業的服務。

     

    彰化縣五合一選舉11月26日投票,今天啟用典禮,二林區的縣議員和候選人全數到齊,住在附近的阿公、阿婆也趕來參與盛會。「真好用,10月1日試用阮就來用看嘜。」76歲吳姓鎮民說,衛生所有這樣免費設施,有空就來運動,實在好用。

     

    四樓日照中心今天教做萬聖節蜘蛛戒指,縣長王惠美、鎮長蔡詩傑和阿公、阿婆一起做,做好不但可當戒指也能當髮飾,王惠美為阿公、阿婆戴上蜘蛛髮飾,在眾人鼓勵下,也為蔡詩傑戴上銀(贏)蜘蛛髮飾,歡笑滿堂。

     

    二林鎮衛生所原址拆除,新建二林鎮衛生所新建大樓落成暨慈均日照中心,中央補助4674萬8000元、縣府自籌3519萬4300元,共計8194萬2300元。截至今(2022)年9月彰化縣申請「前瞻基礎建設整建長照衛福據點計畫」,爭取補助款合計14億1124萬9000元,將布建51處長照服務據點,已完工31案,施工中10案,規劃設計6案,縣政府新爭取並獲中央原則核定4案,分別在芳苑草湖國中、鹿港鹿鳴國中、彰藝民族新村、和美和群國中,計畫完成後,將100%達成中央「一國中學區一日照」布建政策。

     

     

    全國也是彰化縣第一個多功能綜合衛福大樓-二林鎮衛生所新建大樓,今天開幕啟用。記者簡慧珍/攝影

    全國也是彰化縣第一個多功能綜合衛福大樓-二林鎮衛生所新建大樓,今天開幕啟用。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二林鎮衛生所新建大樓的四樓慈均日照中心,今天教做蜘蛛髮飾,王惠美為長者戴上。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二林鎮衛生所新建大樓的四樓慈均日照中心,今天教做蜘蛛髮飾,王惠美為長者戴上。記者簡慧珍/攝影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7/6716665

     

     

    金門縣長楊鎮浯。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縣長楊鎮浯。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縣安岐多元照顧中心今天開辦,縣長楊鎮浯表示,金門縣完成了「一國中學區一日照」目標的最後一塊拼圖,是全國僅次於嘉義市第2個完成中央政策目標的縣市,也是離島第一。

     

    楊鎮浯致詞表示,金門縣長照服務單位已布建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2家、複合型服務中心21家及巷弄長照站21家,藉提供多元長照服務資源,從社區健康促進、預防延緩失能到失能者的全人照顧及家庭照顧者關懷支持,建構金門縣整體長照體系。

     

    楊鎮浯表示,除了既有金城鎮珠山社區長照機構、金湖鎮蘭湖社區式服務長期照顧服務機構、衛福部金門醫院附設綜合長照機構、烈嶼鄉西方社區式服務長期照顧服務機構,10月3日金沙鎮蜻蜓社區長照機構,以及10月7日金湖鎮金湖社區長照機構相繼開辦。

     

    楊鎮浯說,加上安岐多元照顧中心今天開辦啟用,金門縣完成了「一國中學區一日照」目標的最後一塊拼圖,是全國僅次於嘉義市第2個完成中央政策目標的縣市,同時也是離島地區第1個完成的縣市。

     

    衛生局說明,「安岐多元照顧中心」在2019年獲得衛福部補助前瞻基礎建設-整建長照衛福據點計畫,也是金門縣首間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總工程款4300萬餘元,其中衛福部爭取補助3690萬餘元,金門縣自籌600萬餘元,後續將由社團法人愛福家協會負責經營。

     

    安岐多元照顧中心座落在金寧鄉頂林路339號,靠近安岐村及湖南村,北側為安美村辦公室,南側為金門縣消防局及金寧國中小學,交通便利。未來每天最多可服務60名日常生活需要協助的失能或失智者白天時段的日間照顧服務,夜間可以提供9床長者夜間喘息服務。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3/6711377

     

     

    台北市長柯文哲(左二)昨天前往成德國小出席台北市代間學習基地揭牌典禮,並與長者體驗包餃子。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北市長柯文哲(左二)昨天前往成德國小出席台北市代間學習基地揭牌典禮,並與長者體驗包餃子。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北市65歲以上長者占總人口20%以上,邁入超高齡化,台北市長柯文哲成立全國首所「代間學習」基地。柯文哲表示,台灣人口老化不是問題,問題出在高齡人口結構變化太快,以瑞典65歲以上長者比率從7%增加到20%,花了130年,但台北市只花30年,像「煮青蛙,一下子太快變動,很難應付」。

     

    柯文哲昨天與北市教育局長曾燦金出席於成德國小設置的第一所「代間學習」基地揭牌典禮,並由廚藝精湛的長輩,示範如何包出緊實白胖水餃,柯文哲與成德國小同童們捲起袖子實作,體驗老少共學樂趣。

     

    柯文哲說,台灣人口老化不是問題,因日本、瑞典高齡人口早就超過20%,不過台灣的高齡問題在於人口結構變化太快,「這很麻煩,若人口結構短時間劇烈變動,會讓社會失去適應能力。」

     

    為因應台北市超高齡化,北市府今年8月也首創全國訂定「樂齡學習白皮書」,以「智慧樂齡、圓滿樂活」為核心理念,規畫樂齡學習六大發展目標。包括「老有所依」培養高齡者養成終身學習習慣,台北e大數位學習網建置有「樂齡學習專區」,上架超過百支樂齡學習影片。

     

    「老有所用」鼓勵高齡者貢獻所學鼓勵志工服務;「老有所鍾」促進高齡者勇於嘗試生命新經驗;「老有所承」推動代間教育與青銀共創;「老有所養」促進高齡者健康保健及預防失智課程;「老有所終」推動課程協助心靈成長及退休規畫。

     

    北市教育局長曾燦金表示,首所「代間學習」基地,將作為北市代間學習智庫,研發各種代間學習方案,促進不同年齡層間的互相學習與理解,達成世代融合的目標。

     

    今年58歲的余阿雪奶奶說,她是成德國小第19屆校友,目前也是南港樂齡中心學員及志工,不僅兒子是成德第48屆校友,孫子目前也讀四年級,回憶小時候上學要先過平交道,低年級因人多還要分上、下午上課,但現在有活動中心、也有學生自行設計的遊戲場,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

     

    成德國小校長連世傑表示,代間學習課程包含「教爺奶玩3C」、「邀請長者製作手路菜APP」等,未來也將與吉林國小、吳興國小、老松國小及清江國小共同合作推展北市的代間學習。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711039

     

    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中)今出席「日照微電影首映會」。記者鄒尚謙/攝影

    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中)今出席「日照微電影首映會」。記者鄒尚謙/攝影

     

    衛福部先前預告2023年元旦起,將取消失智者「同時」使用長照A單位,及共照中心個管服務,新制將只能二選一,對失智家庭衝擊嚴重。上周召開公聽會,逾40家失智相關照護單位都出面呼籲暫緩新制上路。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今表示,今早已與相關團體開會討論,沒有所謂暫緩上路,整體方向還是要讓更多需要幫助的家庭得到幫助。

     

    衛福部2023年元旦起,將取消符合長照需求(CMS)等級2-8級之失智者共同獲得長照A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及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個管服務,新制將只能二選一。上週公聽會上,祝建芳強調,中央念茲在茲的是9萬多名仍待接觸的個案,希望新制能夠主動去接觸個案,將個案轉到轄區內共照中心提供服務;也會再召開專家會議討論。

     

    祝健芳今出席「日照微電影首映會」會後受訪表示,政府為展現減輕照顧者壓力方式,從預算、長照單位布建點、服務措施布建設計,整體已達到目標值的67%,也一直在努力,希望113年可以涵蓋率拉到75%以上,讓有需要的長輩都可以得到幫忙。

     

    針對失智分流新制,祝健芳則說,今早已和專家、TADA(台灣失智症協會)代表開會討論,討論後會走的方向是,如何讓個案「不因為分流而得不到需要的幫忙」討論相關機制,「沒有所謂新制的暫緩上路」。

     

    但新制上路後,恐讓A長照單位的個案師負擔過大。祝健芳則說,確實不同體系有不同狀況,失智共照中心中也有非失智專業者,主要是「人的問題」,與體系關係不大,像是老盟也有強調,A單位相關培訓機制,在失智這塊有缺乏,未來需要加強。

     

    因此,未來長照司或將在專業課程中,把失智照護列為必須的教育課程,不管事職前、在職的部分。祝健芳指出,很樂意看失智專家提供強化的課程內容,列入繼續教育中,同時工作手冊中的指引也會強化。

     

    長照單位擔憂新制上路後恐讓經費縮水,長照服務難以為繼。祝健芳直言,「這部分完全是誤解」,長照司看了各單位的服務案量,本來就在醫院就醫的個案有9萬多筆,但共案的僅2萬筆,主要是希望醫院內部橫向聯繫能夠強化,趕緊轉介到長照資源中,透過診斷碼積極去接觸,這也是失智中心成立後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協助疑似個案確診」。

     

    祝健芳表示,今早與會的專家、團體代表也都表示,協助確診是他們本來就可以提供的付務項目,但只是擔心個案不願意進來。不過,祝健芳強調,只要個案願意接受評估,6個月內有協助個案確診,相關的給付費用都會照給。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40/6709931

     

     

    台南國欣護理之家上午舉辦社區長照教學場域揭幕儀式。記者修瑞瑩/攝影

    台南國欣護理之家上午舉辦社區長照教學場域揭幕儀式。記者修瑞瑩/攝影

     

    群創光電與台南郭綜合醫院合作,開發最新的老人跌倒風險評估系統,不必再穿戴複雜的儀器,只要走短短的4公尺,就能評估出跌倒與失能的風險,及早預防治療,節省健保醫療支出。

     

    群創光電今天也在郭綜合附設的國欣護理之家,公布最新的友善問診透明面板系統,醫護人員透過系統可以與老人家的外籍照護者,以即時翻譯的方式溝通,準確掌握老人家的狀況,這項系統也用在護理之家的大門玻璃上,智慧透明玻璃會隨著天候自動調整遮光,同時當成顯示器,隨時公布各項衛教資訊。

     

    郭綜合醫院長照中心友善問診與智慧復健成果發表記者會上午舉行,包括副市長戴謙、台南市衛生局局長許以霖、成大醫學院院長沈延盛、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群創光電總經理潘泰吉等人都參與。

     

    郭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陳柏宏指出,台南市為重度老化之都,65歲以上失能人口高達31%,與全台12.7%相較高出兩倍。

     

    他表示,在工業局智慧醫療驗證計畫支持下,群創光電與郭綜合共同建置台南社區型長照示範場域,引進以智慧體感顯示科技為基礎的步態分析,進行跌倒風險檢測。

     

    在短短一個多月內初步篩檢台南市中西區民眾超過2000人,結果發現65歲以上老年人口有高達18.8%屬於跌倒高風險族群,顯示以步態分析為基礎的跌倒風險檢測,應納入成人健檢項目之一,提早偵測,對於老年人口的健康維護至關重要。

     

    陳柏宏指出,根據衛生署統計,在台灣跌倒高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位,據國民健康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自述過去一年曾跌倒者有495人,占15.5%,也就是說每6個老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這個比例,和郭綜合醫院此次初步的跌倒風險檢測發現的18.8%相去不遠。

     

    在台灣老人意外跌倒平均住院日數為21.3日,住院死亡率為15.3%,平均每人住院醫療費用12萬6797元,死亡個案每人住院醫療費用30萬9678元。而曾經跌倒的長者,有很高的機會再一次跌倒,如何把這一群跌倒高風險的老年人口,在意外發生前就篩檢出來,並進一步分析、診斷、復健治療,對於老年人口失能的預防,以及健保和長照系統醫療支出的降低,應該會有相當大的貢獻。

     

    步態分析是復健科診療病患神經骨骼肌肉系統疾病的一項重要輔助工具。有別於傳統穿戴式與地毯電容式的步態檢測,這次郭綜合醫院與群創光電於國欣護理之家以超大顯示螢幕,搭載3D深度體感感測軟體,建置步態分析快篩步道,透過數萬筆AI步態大數據,於一分鐘之內便能偵測出受檢者的跌倒風險發生率,並且能預測未來一年內失能和日常生活機能衰退的機率,成為精準醫療快篩前哨。

     

     

    台南市副市長戴謙上午在國欣護理之家測試最新的跌倒風險評估系統。記者修瑞瑩/攝影

    台南市副市長戴謙上午在國欣護理之家測試最新的跌倒風險評估系統。記者修瑞瑩/攝影

     

     

    群創光電上午在台南國欣護理之家展示友善問診系統,可以透過透明面板翻譯各種資訊。記者修瑞瑩/攝影

    群創光電上午在台南國欣護理之家展示友善問診系統,可以透過透明面板翻譯各種資訊。記者修瑞瑩/攝影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714833

     

     

    高雄樂活苓雅日照中心自創「責任關懷照顧制」,將關懷面向擴及長輩居家,不只促進長輩健康,也增進長輩們的家庭和樂。記者王昭月/攝影

    高雄樂活苓雅日照中心自創「責任關懷照顧制」,將關懷面向擴及長輩居家,不只促進長輩健康,也增進長輩們的家庭和樂。記者王昭月/攝影

     

    高雄樂活苓雅日照中心平日照料長輩發現,不少老人家有慮病症、憂鬱症、日落症候群及失智症等困擾,為讓長輩們獲得細膩周全照顧,中心自創「責任關懷照顧制」,近一個月後,發現這項機制因將關懷面向擴及長輩居家,不只促進長輩健康,也增進長輩們的家庭和樂。

     

    活力得醫療照護體系「樂活苓雅日照中心」組長鄭品萱說,有長輩在家時老覺得胸痛、喘不過氣,渾身乏力,也自覺老邁,腦袋不靈光,經常擔心生病,怕不知能活多久,時常胡思亂想。護理師李蓮姿也說,部分長輩們除「慮病症」,也有憂鬱、日落症候群等現象。

     

    日照中心為讓長輩們獲得更周全照顧,自創「責任關懷照顧制」,從生活照顧、健康管理、康復規劃、文康休閒、情緒關懷及家庭聯絡6大面向,設計許多能延緩失能、失智及恢復肌力與身體功能課程。

     

    鄭品萱說,「責任關懷照顧制」的關懷面向擴及居家,規劃許多功能性的「功課」讓長輩帶回家做,像繪畫,就能幫助長輩在家時沉靜心靈,培養專注力及耐心。手工藝可訓練手部協調與靈活度,集中注意力並緩和情緒,促進認知。文康休閒、情緒關懷加上家庭緊密連絡,則讓長輩作息正常,減少胡思亂想,另透過鼓勵自行活動,也降低老人家對輪椅的依賴度,長輩們自主能力提升,減少對家人的依賴,家人緩解了照顧壓力,家庭氣氛即變得和樂。

     

     

    長輩在日照中心學到的繪畫等「功課」,延伸帶回家庭,可沉靜心靈,穩定情緒,促進認知,減少胡思亂想。記者王昭月/攝影

    長輩在日照中心學到的繪畫等「功課」,延伸帶回家庭,可沉靜心靈,穩定情緒,促進認知,減少胡思亂想。記者王昭月/攝影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0/6707115

     

     

    臺中市交通接送服務調整單趟次補助方式,解決偏鄉民眾交通不便問題。<br />圖╱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臺中市交通接送服務調整單趟次補助方式,解決偏鄉民眾交通不便問題。
    圖╱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高齡海嘯來襲,全台老年人口今年突破17%,臺中市的老年人口比率達14.8%,僅次於桃園市。臺中市29個行政區域中,有18個行政區老年人口比率高於14%,其中4個行政區更高於20%。

     

    臺中市是全台第二大城市,65歲以上人口超過41萬人,照顧不能只仰賴「家庭」的力量支撐,長照必須發展得更全面,因此,臺中市逐步調整長照策略,以「全方位」、「多元」、「連續性」當作長照發展目標。

     

    臺中市衛生局局長曾梓展,整合資源、單一窗口,讓長照更好找、更好用,期待打造暖心、溫暖的臺中長照服務。<br />攝影╱黃仲裕

    臺中市衛生局局長曾梓展,整合資源、單一窗口,讓長照更好找、更好用,期待打造暖心、溫暖的臺中長照服務。
    攝影╱黃仲裕

     

    整合資源、單一窗口,讓長照更好找、更好用。

    過去國人對於長照總有「看得到用不到」的印象,臺中市衛生局局長曾梓展表示,會有這類的印象,主要是長照發展初期,資源分散在各個局處,導致民眾光要申請,就耗盡力氣。

    曾梓展指出,2017年以前,照顧服務、長照接送等隸屬於社會局,但居家護理、喘息服務等,則落在衛生局。臺中市於2018年完成長照資源整合,於衛生局設立「長期照護科」,只要是有關於長照服務的項目,將業務整合為單一窗口,大幅提升效能。

    臺中市透過過往的經驗,不斷改善行政流程,瞭解照顧家庭需求,在長輩剛返家的急性期快速接手照顧。因此,避免申請流程冗長,先從簡化申請流程著手,率全國之先建置「長照即時通APP」,下載APP,直接透過線上申請長照服務,不用出門、免打電話,即可快速申請。

    申請通過後,避免媒合需求出現落差,鼓勵照管專員以及A單位的個管員,在首次評估時,就採取「共同聯訪」,協助個管員精準媒合B單位服務,並且訂出「時效」管控配套措施,長照ABC單位都得落實執行。

     

     

    臺中市和平區微型日照長照機構,讓原鄉長者獲得妥善的照顧服務。<br />圖╱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臺中市和平區微型日照長照機構,讓原鄉長者獲得妥善的照顧服務。
    圖╱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支援照顧者及被照顧者各式需求,服務量能高於全國平均。

    有鑑於人口快速老化,長期照顧需求人口數劇增,老年人口快速成長所造成的慢性病與功能障礙的盛行率呈現急遽上升趨勢,而這些功能障礙者或缺乏自我照顧能力者,除健康與醫療服務外,也需要廣泛的長期照顧服務。臺中市對於照顧者及被照顧者各式需求,也給予最大的支持。

     

    為使市民獲得完善適切的照顧,並提供有長照需求的民眾及家庭多元、連續及整合性的長照服務,臺中市積極佈建包含照顧及專業服務、喘息服務、家庭托顧服務、日間照顧服務、長期照顧機構服務、交通接送、營養餐飲、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失智症照護及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等長照服務資源,並積極落實服務單位的評鑑、查核和輔導,以回應市民的需求。依據衛生福利部今年1月至6月長照需求服務涵蓋率現況,臺中市占比達65.04%,高於全國平均值58.51%。

     

    曾梓展表示,因應2025年,臺灣進入超高齡化社會,臺中的長照據點達1,569處,涵蓋率百分百,包含A單位有89處、B單位1,126處、C單位354處,為全國最多。

     

    總統蔡英文喊出的「一國中學區一日照」政策,截至今年8月為止,在臺中市80個國中學區中,已經佈建65個學區,總計119家,佈建率達到八成,另日照資源佈建數也是全國第一。

     

     

    臺中市積極於原鄉佈建長照資源─C據點長照站,讓和平區民眾可透過據點服務延緩失能。<br />圖╱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臺中市積極於原鄉佈建長照資源─C據點長照站,讓和平區民眾可透過據點服務延緩失能。
    圖╱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居家醫療與原鄉資源佈建,長照服務無所不在。

    除了一般居家照顧或是喘息服務,對於失能長輩的居家醫療照護也非常重要。曾梓展表示,臺中市以失能個案為中心,提供整合性服務,臺中市特約的家數為106家,高於其他五都。偏鄉的長照醫療照顧,也是資源佈建的重頭戲,包含設置中部首家「原鄉日照中心」以及「原鄉失智據點」、全台最高的「梨山復健站」等,長照資源讓所有市民「看得到也用得到」。

     

    以臺中市「和平區」為例,其幅員遼闊,不僅是臺中市第一大行政區,也是唯一的原住民地區。臺中市與民間單位合作,2020年推動設置中部第一家原鄉長照機構「洛卡賀社區長照機構」,也因應洛卡賀社區長照機構的設置,幫助後續廣設據點,讓服務人次大幅增加。

     

    在市府連結民間的力量推動下,和平區長照服務據點從2017年的4處至今年已經成長到23處,包含2處A據點、6處B據點、15處C據點,其中梨山地區佈建3處C據點;長照服務人數因此穩定成長,2017年服務人數為42人,到了2021年已達293人,統計至今年8月為止,也已經服務287人,今年可望再突破2021年的紀錄,為偏鄉民眾提供溫暖、符合需要的長照服務。

     

    原鄉「交通接送服務」也是重要的長照服務項目,臺中市2020年6月起,修訂和平區交通接送服務給支付制度,採取「里程計費」,以實際交通運送里程計算,且從每趟次補助300元,調整為600元。統計

    2021年和平地區挹注和平區長照接送專車補助費用,達到719萬元,大大解決偏鄉民眾就醫不便的問題。

     

    臺中市首創全國第一家年輕型失智症據點,減輕年輕失智家庭照顧負荷。<br />攝影╱黃仲裕

    臺中市首創全國第一家年輕型失智症據點,減輕年輕失智家庭照顧負荷。
    攝影╱黃仲裕

     

    面對失智海嘯來襲,積極打造失智友善臺中城。

    曾梓展表示,高齡化除了面對失能,失智海嘯也是一大問題。臺中市希望能打造「失智友善城市」,訂下「一區一失智據點」為目標,並積極於2020年成立全國首家年輕型失智據點「向上清活小屋」、2021

    年成立中部原鄉首家失智據點「安康診所」及今年設置專屬失智日照機構「好憶日照」,目前已佈建35處失智據點、10處失智共照中心,希望能在2025年達到「失智症友善777」的目標,確診率達到七成、照顧者支持率達七成、百分之七的市民可以對失智症有正確的知識。

     

    曾梓展表示,失智照顧最大的問題,很多是「患者沒有病識感」或是「家屬不知道資源在哪裡」,臺中市從今年八月起推動「全人居家照護服務整合計畫」,以人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整合各項服務與資源,主動發掘民眾潛在需求。

     

    曾梓展表示,不管是失智或是失能,依案家的需求,提供長期照顧服務、居家醫療、長者心理諮詢服務及弱勢家庭暨獨居老人藥事照護等4項服務,為不方便外出的民眾,打造緊密結合的居家照顧服務網絡,強化服務聯結效能,建立完善服務輸送系統。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0/6707117

     

    申請長照服務不用再親跑政府機關,臺中市政府衛生局首創推出第一個可線上申請長照服務、且能查詢額度的「臺中市長照即時通APP」,打開APP就能「申請長照服務」,同時還合併有查詢的功能,瞭解自己長照服務的進度、核定的項目及額度、長照四包錢剩餘額度等,操作簡易,銀髮族只要有一臺智慧型手機並下載APP,都可以自行操作,臺中市也讓長照服務零死角。

     

    長照即時通APP,5大選項申請便利。

    臺中市為便捷市民申請長照服務,全國首創開發長照APP,讓民眾更方便快速地找到長照服務。<br />攝影╱黃仲裕

    臺中市為便捷市民申請長照服務,全國首創開發長照APP,讓民眾更方便快速地找到長照服務。
    攝影╱黃仲裕

     

    長照申請常被長輩嫌麻煩,晚輩協助申請也常搞不定資料,需要東補西補。臺中市長照即時通APP解決其問題。進入頁面後,主要有四大選項「線上申請、進度查詢、費用表格、公布欄」,今年再將APP優化,增列第五個選項「長照交通接送」。

     

    1.申請服務:點入填妥基本資料後,就能選擇欲申請的長照項目,如照顧服務(居家服務/日照/家庭托顧)、喘息服務、到宅沐浴等。

    2.進度查詢:輸入個案的身分證字號、出生日期後,即可了解申請長照項目的進度。

    3.費用表格:提供居家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輔具服務、喘息服務等四大類,從第二級到第八級給付,以及部分負擔的費用查詢。

    4.公布欄:可查看長照服務相關資訊、最新公告政策。

    5.長照交通接送:今年新增的「長照交通接送」預約項目,只要輸入個案的帳號跟密碼,即可預約長照交通車,APP會提醒民眾預約用車時間,交通車抵達時,民眾能透過APP即時掌握交通車位置,免於等待,達到「精準搭車」的效果。

     

    自動計算交通補助款與自付額、顯示每月剩餘趟次。

    APP除了可自動計算交通車補助款與自付額,顯示每個月剩餘補助趟次,還具備司機功能,以人工智慧導入交通接送服務,輔導臺中市交通服務單位執行駕駛人員、車輛管理以及預約派遣交通接送服務。

    臺中市長照即時通APP介面中,提供民眾可直接連結衛福部管道,包含「衛福部長照專線」、「長照服務地圖」,按下衛福部長照專線,則可直接撥打1966,點入長照服務地圖,可查詢周邊長照服務單位,方便民眾找尋住家附近的長照資源。

     

    結合智慧科技,打造「六最」長照服務體系。

    臺中市長照即時通APP於2020年9月推出,期間不斷升級功能,截至今年9月26日為止,已有2萬7,971人次下載,臺中市長照服務使用人數已達到3萬9,261人。面對高齡浪潮,臺中市以民眾的需求作為出發點,打造「六最」長照服務體系,最積極、最便民、最貼心、最有力、最溫馨、最創意,讓臺中市於2021年時,成功打造全國第一多的「長照服務據點數目」、長照服務e指就通。

     

    未來,臺中市長照即時通APP將再優化「智慧化交通接送服務」功能,規劃社區式服務交通接送流程,讓長照服務深入社區,以強化社區式交通接送服務,讓市民感到更便利的在地化服務。盼能藉由智慧的科技,與長照結合,打造「智慧長照臺中」讓臺中成為更有溫暖的長照城市。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0/6707118

     

     

    陳淑玲和媽媽陳廖碧感情好。<br />圖╱陳淑玲提供

     

    「媽媽現在回家,總不斷講著在日照中心發生的事情。」87歲的陳廖碧今年年初跌倒骨折,術後生活難以自理,但對於陌生人照顧,她從一開始排斥到接受,現在每天期待到日照中心;而她的女兒也是主要照顧者陳淑玲,在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的長照服務支持下,能兼顧照顧媽媽與工作,平時仍可享有自身的生活。

     

     

    陳廖碧的案例不是唯一,是許多長照家庭的縮影及借鏡,也是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長照服務下的經典案例:善用市府提供照護資源,讓長者長期照護與照顧者的工作能兼顧,減輕家庭照顧負擔。

     

    陳淑玲說,媽媽今年是第二次跌倒,兩年前,第一次跌倒傷及脊椎,經過手術修補,行動雖不如以往,但仍可自理日常,不過媽媽那一年高齡85歲,生活因病改變,充斥著滿滿的不適應,她因此搬去跟媽媽同住,媽媽的日常開始大量地依賴她,有時還會耍賴要她別去上班。

     

    於是,陳淑玲嘗試尋求長照居家服務的幫助,包含送餐、巡視、陪伴等服務,只是每一次照顧服務員來到家中,媽媽都會強烈排斥,直說「他們都是陌生人,她很不喜歡」。後續嘗試想把媽媽送到日照中心,媽媽一聽到要到外頭接受別人的照顧,就誤以為兒女要拋棄她,雖然有與媽媽解釋,但媽媽仍希望親人可以就近照顧,而暫時打消將媽媽送至日照中心的念頭。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積極佈建長照資源,為長照個案量身訂做服務,讓個案獲得妥善服務,減輕家庭照顧負荷。<br />圖╱陳淑玲提供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積極佈建長照資源,為長照個案量身訂做服務,讓個案獲得妥善服務,減輕家庭照顧負荷。
    圖╱陳淑玲提供

     

     

    日照中心像百貨公司,吸引媽媽踏出第一步。

    陳淑玲與哥哥、姊姊接力照料兩年,今年初,媽媽再次跌倒,這次跌倒比上次嚴重,跌斷五根肋骨,術後完全無法自理日常,特別是媽媽說會頭暈,擔心她自己在家會跌倒。

    陳淑玲說,其實她在媽媽住院時,就開始提及住家附近開了一家新的店面,說術後要帶她去嚐鮮,但新開的店面其實是一間日照中心。

    陳淑玲說,媽媽那時一看到日照中心外觀以為是間百貨公司,一踏進去看見老師帶著大家在上課,她也充滿好奇,後續才願意踏出這一步,接受日照服務。

     

    日照課程充實有趣,連帶改善夜間作息。

    過去兩年,照顧媽媽的過程中,媽媽常常會說「晚上都睡不著」,其實是她白天獨自待在家中太無聊,只能看電視、睡覺,作息不正常。這樣的狀況也影響到淺眠的她,連帶白天上班的精神受到影響。

    今年開始接受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的日照服務後,陳媽媽的作息正常,且每天都在聊日照課程的內容。陳淑玲說,特別是日照中心的手作課程,完成作品後,讓媽媽很有成就感,她現在就像個孩子一樣,會分享她的作品怎麼製作的,完成後同學都說她很厲害等等。

     

    認識新朋友、一起運動,變得開朗又正向。

     

    陳廖碧現在每天開心到日照中心上課,體力體能都越來越好。<br />圖╱陳淑玲提供

    陳廖碧現在每天開心到日照中心上課,體力體能都越來越好。
    圖╱陳淑玲提供

     

    特別是日照的運動課程,平時雖然都知道運動很重要,當子女陪著她運動時,她只要稍微有一點疲憊,就會選擇放棄,運動效果不佳。但是到了日照中心有同儕壓力,她就算有點累,也會礙於面子做完全程,體力愈來愈好。

     

    陳淑玲說,媽媽進入日照中心後,算是突破自身的舒適圈,過往閒來無事就會在社區內與熟悉的親友八卦、說三道四,負面情緒遠勝於正面思考。加入日照中心後,她必須適應新的環境,也開始認識新朋友,接受到不一樣的思維思路,與過往相比開朗許多。這也是使用日照後,她認為對媽媽而言最棒的收穫。她感謝臺中市長照服務的支援,讓她可以照顧媽媽與兼顧工作,也鼓勵照顧者多多使用市府長照資源,減輕照顧負荷。

     

    長照2.0提供長照四包錢的服務,包含「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其中「照顧及專業服務」就包含日間照顧,白天將長輩送到日照中心接受專業團隊照顧,參與團體生活,晚上接回家中享受天倫之樂,讓照顧者可以取得生活與照顧之間的平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