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新聞新知
新聞新知
首頁 > 新聞新知
字級設定: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631/3222278

     

    台南市佳里區漳洲社區有著由里長爭取成立的「記憶保養班」,民國104年,里長蘇順政主動找上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每周一次,老人家跟著醫護人員動動腦。

     

    漳洲社區早在民國91年就成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如同台灣其他偏鄉社區,65歲以上長者占漳洲社區總人口約兩成。社區裡長輩多,很早開始推動長者訪視、共餐,幫長輩安排課程。但有些老人家還是憂鬱、甚至罹患失智症,家屬難以照顧,社區也不知道怎麼幫忙。

     

    有位原本活躍的志工阿嬤,一夕之間被診斷失智症,她情緒躁動,無法待在家,也不能參與社區活動,家屬便把她送到安養院。沒有想到,阿嬤在安養院住了兩個月竟驟然逝世。明明不久前還身體硬朗,自由趴趴走的阿嬤,一下子人就沒了,讓蘇順政很痛心,一直問自己,「為什麼社區沒有辦法幫助她?」

     

    於是蘇順政主動找上曹汶龍,在曹汶龍輔導下,成立記憶保養班。蘇順政對社區宣傳這是預防失智的課程,班上有健康老人,也有幾位確診失智的長輩,大家互動良好,一位85歲的婆婆總是悶悶不樂、眉頭深鎖,家人擔心她失智了,經過曹汶龍診斷,發現她疑是憂鬱症,上了記憶保養班的課程後,重新找回笑顏。

     

    去年十月,彰洲社區開始經營長照2.0的長照柑仔店,第一位「顧客」是年逾九旬的老鄰長丙寅阿公,他照顧中風妻子多年,直到最近也中風,女兒回來照顧兩老生活起居。

     

    丙寅阿剛到長照柑仔店時,經常「度菇」,也不太說話,志工常牽著他的手和他說話,帶他玩紙牌,現在笑容變多,食欲也超好。而女兒也趁丙寅阿公來長照柑仔店時,有了兩到三小時的喘息時間。

     

    蘇順政認為,做社區營造,同時得做「心靈營造」,凝聚大家的心,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懷應該被強調,社區老人才能在慈祥溫暖的氛圍中度過晚年。他在每月一次、以聊天形式進行的志工會議中傳達類似的正能量。也向社區長者倡導要走「菩薩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付出、發心關懷身旁的人,一個小舉動或許就能散播快樂,幫助自己也幫助他人。

     

    漳洲社區不只服務老人,過去社區曾有些孩子破壞學校公物,甚至放火把蘇順政的落葉堆肥場燒了。蘇順政生氣之餘,想到兒童、青少年也是社區裡需要照顧的族群,他於是籌組社區籃球隊,載孩子四處比賽,獲得的獎金獎牌都給孩子,孩子們也因為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目標,比較不會「黑白來」。

     

    現在,彰洲社區不但有木玫瑰、蝶豆花、黑豆、鹿茸與周邊產品等特色產業,從兒少課後關懷、寒暑期營隊、社區籃球隊、到預防長者失能失智的訪視、復健或活動課程,照顧到社區許多人。

     

    台南市佳里區漳州關懷據點由蘇順政里長熱心帶領,讓老人們活得更快活。記者劉學聖/攝...

    台南市佳里區漳州關懷據點由蘇順政里長熱心帶領,讓老人們活得更快活。記者劉學聖/攝影

    台南市佳里區漳州關懷據點由蘇順政里長熱心帶領,讓老人們活得更快活。記者劉學聖/攝...

    台南市佳里區漳州關懷據點由蘇順政里長熱心帶領,讓老人們活得更快活。記者劉學聖/攝影

    台南市佳里區漳州關懷據點也是由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曹汶龍主任輔導成立。記者劉學聖/攝...

    台南市佳里區漳州關懷據點也是由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曹汶龍主任輔導成立。記者劉學聖/攝影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0/3221910
     

     

    為協助受刑人無縫接軌職場,法務部矯正署從2017年起就推動受刑人自主監外作業,讓表現良好且1年內即將假釋或期滿出獄的受刑人,白天外出工作,晚上返監,矯正署指出,這項政策實施後,目前有202人完成自主監外作業順利假釋或期滿出監,有23人獲合作廠商留用,其中又以長照產業留用率最高。

     

    矯正署指出,國內長照產業缺工情況嚴重,這23名留用的更生人,以長照產業留用率最高,目前各矯正機關正積極開辦照顧服務員訓練班,培養受刑人學習長照技能;矯正署去年就協助178名收容人取得長照看護資格,今年目標是220個。

     

    曾經參加自主監外作業的徐小姐表示,在監獄時已經外出從事長照工作,今年4月26日假釋出獄後,就順利在合作廠商那邊上班,感覺很開心,覺得人生有新的開始,她學習最多的就是了解如何應對長者的病狀,也知道要如何照護老人,她媽媽看到女兒有如此改變,也感到很欣慰。

     

    矯正署指出,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矯正署已核准499人外出從事長照、農作、食品包裝、金屬加工與環境清潔等工作,創造台幣2千萬元收入,相較於受刑人假釋或期滿出獄後從監獄直接回到社會,自主監外作業更能減少對治安的衝擊。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39/3220486

     

    照護員前往申請案主居處,協助打掃。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護員前往申請案主居處,協助打掃。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家都認同長照服務兩大問題—人與錢,如果硬要排出第一優先要解決的問題,我會選擇「人」。衛福部統計去年各縣市長照預算使用率只有六成四,可見現階段是缺人的問題大於缺錢。但要怎麼找到人呢?

     

    相關調查都呈現薪資與工作形象不高,是人力不願意投入長照的主因,在努力提升薪資問題之際,也要提升工作形象,這不是拍拍片就可以解決的。

     

    在工作場域中,居服員要面對包山包海各種需求,過去以時計算的制度,服務使用者的認知常是既然時數已付費,當時間還有剩,就會要居服員順便做計畫外的事,例如廁所順便掃一掃、床單順便洗一洗,地板順便掃一掃等,這種被要求順便做的情況,是讓居服員覺得最不舒服的前三名。

     

    而不被尊重與看不到職涯前景,更是離職的主因。這些狀況與感受的發生,與時數制造成的使用習慣有很大關係,如果居家服務停留在時數全包的情況下,居服員認真努力提升專業,讓自己的技術更純熟,得到的卻是剩餘時間額外做雜事,愈認真愈吃虧,專業職涯怎麼發展?對失能者的照顧品質也難以提升,最後幫助到誰?這應該不是我們希望的人性服務!

     

    居服新制改採以服務項目為基礎的照顧計畫,當專業技術愈提升,對於服務提供者與被照顧者的效益都可以提升,這應該有機會鼓勵更多人投入居服行列;但不可諱言的,對於許多服務使用家庭與服務提供者,確實會造成不適應,要發展出人性與有溫度的服務,必須要三個層面同時努力,才能見成效:

     

    一、 工作倫理與尊重:當這些展現在對工作的認同時,才能讓被照顧者與家屬感受到熱忱,要讓服務變得有溫度,必須靠工作倫理的提升。

     

    二、 專業的服務技術:清楚界定各項服務項目之標準,依此發展出各種不同的專業照顧技術,例如促進行走的服務技術、幫助飲食的工作方法,當個案的能力愈進步,照顧者負擔愈輕,整體的價值能展現。

     

    三、 有預付平衡機制的照顧管理制度:照顧管理除了管控額度,更要能真正展現以個案需求為中心的服務設計,對於臨時發生的服務需求,可以設計預付平衡機制,在一定的機制下,讓居服員能夠現場決定新增服務。

     

    人味是什麼?所有專業服務的過程,會有標準與步驟,在價值及內涵的架構下,透過熟練的技術與友善的態度輸送出來。長照服務當然不例外,要讓民眾感受到「溫暖」的服務,必須透過專業發展與訓練來達成,更重要的是真正認知照顧服務員是專業人員,對其專業的尊重與對待,這是「溫暖」的基礎。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211623

     

    長照成為人人關心的議題,未來的老年生活究竟要怎麼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長照成為人人關心的議題,未來的老年生活究竟要怎麼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年隨AI技術不斷發展,運用智慧科技的長照服務愈來愈多,陽明創新育成發展雲端智慧照護系統,整合人臉辨識、照明管理、臥床、睡眠數據於雲端系統,讓長照機構智慧化,幫助延長長者健康壽命。

    「2018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昨起在台北世貿一館一連舉行四天。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長輩長期照顧需求增加,但過去長期仰賴人力的長照產業,卻隨著少子化現象、東南亞國家漸漸不再輸出人力,面臨挑戰。台灣資通訊能力強,相關單位開始跨足長照產業。

    以陽明創新育成發展雲端智慧照護系統為例,當長輩進入長照機構,沒有制式的點名或簽到手續,室內環境照明也不再一成不變,而以顏色及明亮變化,營造不同的氣氛,並用各種課程或講座填滿長者在照護機構的生活,可幫助長者健康生活。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整合照護是種概念,將服務的輸入、輸送、管理與機構全面考量,並將之與診斷、治療、照顧、復健與健康促進連結。

    衛福部台中醫院家醫科醫師許碧珊表示,當家中有需要照顧的長輩時,整合性醫療相當重要,根據衛福部統計,4成以上長輩自述有2種以上慢性病,家屬協助就醫時,往往在醫院各科奔波,出現重複就醫、用藥的問題,離開醫院後,也可能找不到合適的照顧體系介入。

    中化銀髮護理師杜雪貞表示,長照服務需求愈來愈廣,小從居家照顧,大到提供復健、認知功能的服務都有,但是每一位長輩生理、心理需求皆不同,需要專業的團隊評估嚴謹的照顧計畫,且部分照顧團隊會直接到院陪伴了解病況,給予最好的照顧指南。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210996

    圖說:有本生活坊利用照顧者咖啡的概念,提供一站式的居家照護社區平台服務。(pho...

    圖說:有本生活坊利用照顧者咖啡的概念,提供一站式的居家照護社區平台服務。(photo by 有本生活坊臉書)

    「我們提供優秀照福員升遷制度,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長照行列。」有本生活坊(有本)21日參加「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時表示,希望尋求更多長照業者加入產業照顧聯盟。有本督導李依仁表示,有本生活坊利用照顧咖啡店做為平台,替有長照需求民眾提供一站式長照相關諮詢和服務。有本店長施慧敏說,有本的照顧員要先投入一線服務,經驗成熟後轉為儲備幹部,傳承照顧經驗。

     

    「台灣民眾向政府申請照顧服務常面臨許多困難,因此有本生活坊提供一站式的居家照護社區平台服務。」李依仁表示,政府提供的長照資源分布在各個機構,民眾需要根據需求來分別申請,過程繁瑣又複雜,因此有本和輔具業者、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等機構組成照顧產業聯盟,民眾只要來喝杯咖啡,就能得到家事、居家服務、居家護理與復健、輔具租借等客製化生活服務。

     

    施慧敏表示,不是只有老年人才能來有本喝咖啡,很多社區小學生家裡長輩有需求,也會來咖啡店索取資料。施慧敏說,有本的照顧人員進入民眾家中服務時,若看到長輩有行走困難等問題,也會主動聯絡輔具業者評估,提供合適的器材,掌握社區生活邏輯與需求。李依仁補充,有本不只照顧失能者,被照顧者家屬也能獲得喘息,甚至被照顧者過世後,家屬還會偶爾來喝咖啡。

     

    施慧敏坦承,照顧員最需要耐心和熱情,因為每個受照顧者都有不同的困難和狀況,需要不同的照顧技巧。因此,有本的照顧員一定要投入一線服務,累積照顧經驗,優秀的照顧員能轉為儲備幹部,輔導新進人員。「很多年輕人不想職涯只能當照顧員,我們提供優秀照顧員升遷制度,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長照行列。」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39/3207672

     

    專家分析,老病人愈來愈多,而子女能自己完全照顧的人變少,看護愈來愈難找。圖/聯合...

    專家分析,老病人愈來愈多,而子女能自己完全照顧的人變少,看護愈來愈難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以前看到報章雜誌在報導「長期照護」,因為家人都健康,所以總覺得和它很遙遠,不會想有進一步的了解,直到今年年初爸爸中風,有了照護上的需求,我才開始接觸到「長期照護」的相關內容。

     

    爸爸經過醫療救治,身體慢慢有起色之後,就移居至護理之家,接受專業醫護人員的照顧。以前我從來不知道醫護人員要為臥床病人處理哪些事項,爸爸住進去之後,從探視中,我才慢慢了解到醫護人員照顧這類病人的辛苦之處。

     

    若病人臥床,行動無法自如,還有三管(鼻胃管、氣切管及尿管)的問題,照顧起來就更加辛苦,醫護人員要按時量測血壓、血氧濃度、體溫、傷口換藥,護工則負責病人餵食、抽痰、換尿布、翻身、拍背、洗澡,還要逗病人開心等工作。每次手拙的我,看到爸爸的身體在她們靈巧的手中,變得乾淨又舒爽,我就對她們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為她們不怕髒也不嫌惡,雖然這是她們的工作,但能夠做得好、做得同理心,是讓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事。

     

    病人臥床久了,器官感染的事會重複發生,有時候爸爸會突然發燒,或是像上回不小心扯壞尿管,引發血尿及肺部感染,也是急診室及病房進進出出的,多有賴弟弟和弟妹的奔走及看護無微不至的照顧,才讓爸爸身體病症危機解除,重新回到護理之家。

     

    我和弟弟都在職場奮鬥,爸爸的住院照顧都需委請看護才能讓我們無後顧之憂,偏偏澎湖的看護及護理之家的護工人力都缺乏,因為這種辛苦工作很少人要做,所以這幾月爸爸能夠得到良好的照料,我除了感恩老天爺厚愛外,還要謝謝這群不畏辛勞,為他服務的醫護人員。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7/3209277

     

    屏東縣政府結合里山倡議精神舉辦「農村設計.里山實踐」競賽,讓返鄉青年能在自己土地上實現夢想,獲選5組有利用老雜貨店發展在地旅遊、有蓮霧花茶、還有新住民社區旅遊。

     

    這項競賽分農業、觀光、長照3種議題,有5組獲選,縣府今天舉辦成果發表會。城鄉發展處長張桂鳳表示,這個競賽是屏東縣長期推動的社區生態旅遊、青年返農及社區照顧,讓青年有機會為家鄉而設計,又符合里山理念。

     

    以觀光議題為主的「Travel Times泛旅遊」團隊,團員鄭佑軒將爺爺的老舊雜貨店翻新,作為林邊鄉崎峰村文化傳承的載點,並集結才藝換宿、漁村美食、遊程體驗等元素成完整的配套。鄭佑軒表示,他們在頂樓漆上「熱帶漁林」,期盼屏東青年們能夠迴游,為家鄉尋求新的契機。

     

    農業組的「在,繁華阿嬤家」團隊活用廢耕蓮霧園,製作蓮霧花茶,團隊成員是3個台南藝術大學的碩士畢業生,團員洪郁心利用父親半廢耕的蓮霧園,採摘蓮霧花製成蓮霧茶,社區中老年族群也協助採花,期望讓更多人藉由屏東蓮霧花茶認識屏東。

     

    長照組的「返來草地工作隊」團隊,以屏東恆春鎮德和村的傳統武學、月琴、銀合歡木工藝等在地元素,將在地社區公園打造為「(木康)林古拳」親子公園,公園裡有木人樁可以讓社區民眾學習武術,還有工藝師教雕刻、月琴傳藝師教月琴,親子公園也獲得今年園冶獎。

     

    農業組「屏東好新年」團隊由屏東縣高樹鄉的3名越南、泰國、印尼新住民姐妹組成,利用社群讓外縣市和鄉鎮市的新住民到高樹鄉旅遊,認識高樹鄉農村及人文歷史之美,同時互相增進交流與學習的機會。

     

    長照組「社團法人屏東縣臻愛關懷協會」團隊為改善長輩因照顧小孩無法時常去社區據點活動的情況,因此推出「社區大富翁桌遊」,串連老中青3代,桌遊內容融入社區人文故事,讓長輩在遊樂中向下一代敘述自身經驗,同時,也將桌遊帶到外縣市交流,介紹屏東。

     

    「里山倡議」是日本於2010年舉辦聯合國第10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時所提出,意指高山與平原間,由森林、社區與農業生態系構成的地景,倡導以永續利用的方式來管理土地和自然資源,以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204607

     

    「老了我們都用得到!」為推動長期照護社區化,高雄市首度有診所建立完整長照模式,提供防癌抗老、長照失智據點、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長照A點)及居家安寧等服務,社區高齡患者不用為了到大醫院就醫來回奔波,厝邊診所就能提供專業照顧。

     

    前鎮區診所兩年前投入防疫、防癌及高齡照護,集結醫療、護理、藥事、復健及職業衛生等專業,除防癌防老、社區健康教室、勞工健康諮詢等前端健康管理,更成立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長照A點),整合居家護理、居家醫療及居家安寧,並建置長照失智據點,為失智患者開設運動課程。

     

    衛生局長期照護科長李素華說,長照服務須整合各方資源,過去多大型醫療院所才有能力承接,但診所在地化的服務模式,才能真正落實老人家「社區終老」目標。

     

    祥全診所院長張倡榮還不滿40歲,投入安寧醫療多年,6年前離開高雄長庚家庭醫學科自行開業,除了平日看診,仍持續耕耘居家醫療及居家安寧服務。他感慨,在醫院看到許多癌末患者想回家善終、卻不可得,希望結合各領域專業投入長照服務,「做這塊不賺錢,但可讓高齡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團隊成員之一的居家護理所所長陳子環是七年級生,她在加護病房9年,看到許多急重症患者在機構中長期臥床,因為壓瘡、營養不良及體弱引發重症,開業後更遇到不少患者家屬照顧知識不夠、也不懂得使用照顧資源,深感「應該從前端幫他們做好預防」。

     

    陳子環說,她到高雄醫學大學就讀高齡長照碩士學程,和物理治療師林冠宇、職能治療師陳忠誠、營養師詹筱微及護理師郭雨萱等同學一拍即合,決定利用所學和各自專業,共同投入診所團隊,「我們的夢想是在診所建立完整長照模式,以後我們老了也能受到好的照顧」。

     

    高雄市首創在基層診所設立「八合一全人健康照護服務網」,在家醫科醫療外,也提供社區...

    高雄市首創在基層診所設立「八合一全人健康照護服務網」,在家醫科醫療外,也提供社區居家護理、醫療、安寧及勞工健康管理等服務,落實「社區終老」理想。記者蔡容喬/攝影

     

    從事安寧工作的張倡榮(右起),和各自有護理、職場健康專業的陳子環、郭伊珊有感於高...

    從事安寧工作的張倡榮(右起),和各自有護理、職場健康專業的陳子環、郭伊珊有感於高齡化照顧資源缺乏,從診所端建立完整長照模式,「我們老了也用得到!」記者蔡容喬/攝影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5/3211433

     

    台中光田綜合醫院在台中市龍井區設置的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今天舉辦班親會,16名失智症學員與家屬、醫護人員同歡。70歲的陳姓阿公近年常忘東忘西、懷疑錢被偷、牽手不愛他,脾氣火爆,經女兒查覺、協助就醫,確診是輕度失智,經藥物治療,並就近轉介到龍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接受音樂輔助治療獲改善,家人發現「阿公脾氣變好了!」

     

    光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毓慧說,失智初期症狀不明顯,例如不願意出門、社交功能弱化、找不到東西、重覆購買,個性變得多疑、猶豫或愛發脾氣,以及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等,在治療上除了藥物治療,可藉由環境的調整、活動的安排、認知訓練、懷舊療法、音樂輔助治療等,引導長者與人互動,改善情緒與行為。

     

    龍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督導紀珮君說,88歲紀阿嬤是中重度失智者,原本常喊頭暈、不舒服,讓家人十分頭疼,上課後,不適症狀不藥而癒;中度失智的阿美阿嬤在上課初期老是請假,一下子說里長拜訪走不開,一下子又說身體不適,經個管師輔導,現在是最早到教室。

     

    紀珮君指出,陳阿公常過去老忘了吃過飯、重複問孫子問題,個性變多疑,為此與家人口角,家庭關係僵化。幸運的是阿公的女兒警覺性高,及時帶他到光田就醫,並在神經內科醫師林毓慧轉介、家人誘導下至據點上輔療課程,結果原本脾氣不好的阿公在據點變得樂於與人分享互動,有認同感也轉移了注意力,情緒也就平緩了。

     

    台中市龍井區設置的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今舉辦班親會,學員與家屬 、照服員一起以氣球和...

    台中市龍井區設置的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今舉辦班親會,學員與家屬 、照服員一起以氣球和搭配音樂節奏玩遊戲。圖/光田醫院提供

    台中市龍井區設置的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今舉辦班親會,學員與家屬 、照服員一起以氣球和...

    台中市龍井區設置的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今舉辦班親會,學員與家屬 、照服員一起以氣球和搭配音樂節奏玩遊戲。圖/光田醫院提供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211104

     

    陳姓男子退休後罹患輕度失智症,常忘東忘西、脾氣暴躁,到醫院就診後透過藥物治療,並轉介到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進行音樂輔助治療,延緩病程更改善原本緊張的家庭關係。

     

    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毓慧今天表示,失智除藥物治療之外,可藉由環境的調整、活動的安排、溝通方式的改變、認知訓練、懷舊療法、世代療法、寵物療法、按摩、芳香及音樂輔療等非藥物照顧方法,讓他們樂於表達、與人互動,以改善情緒與行為,進而延緩病情。

     

    位於台中市龍井區的光田醫院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透過醫療、社區據點、居家服務等共照系統串連,讓長輩定期就醫,平日到據點上課,及日常居家復健、護理、安寧等,今年上半年的失智多元輔療課程即將結束,今天舉辦班親會,邀請醫師、家人和長輩同歡與分享。

     

    社區督導紀珮君指出,據點主要針對輕度失智的長輩辦理活動,其中音樂輔療班共有16名長輩,年紀最長的88歲紀阿嬤是中重度失智者,過去還沒上課時,每天喊頭暈不舒服,來上課後,阿嬤的頭暈不藥而癒。

     

    紀珮君說,全班最年輕、症狀最輕微的70歲陳姓男子,起初是忘記自己是否吃過飯、或短時間內重複問孫子同樣的問題,後來變成事事多疑,家庭關係僵化,在醫師轉介與家人誘導下到據點上輔療課程,現在變得樂於與人分享、互動,有認同感也轉移了注意力,情緒也平緩了。

     

    林毓慧表示,失智多數不可逆,僅能仰賴及早治療才能有效延緩,但失智初期症狀不明顯,如不願意出門、整天在家睡覺、社交功能弱化、找不到東西、個性變得多疑、猶豫或愛發脾氣,民眾應多關心家人,如有類似症狀就應儘快就醫檢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