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_高齡健康與長期照顧知識網 - 新聞新知
新聞新知
首頁 > 新聞新知
字級設定: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6/6514741

     

     

    台南新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老幼共學」,留下美好回憶。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南新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老幼共學」,留下美好回憶。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南市政府委託南瀛社會福利推展協會成立「新營區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拾憶學堂」,今天邀請新營區新進國小學童及家屬到據點與10位失智長者同樂,安排「壓克力彩繪杯墊」老幼共學課程,創造溫馨回憶。

     

    主辦單位表示,為鼓勵學童嘗試與長者溝通、學習幫助長者適應視覺退化困境,在課程融入多色調和及彩繪技巧,讓學童擔任小助手,協助長者完成作品;長輩與孩童互動、交流逐漸增加笑容,互動激發長者動動腦回顧當年帶孫的記憶,重溫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達到「共學共融」目的。

     

    參與的家長表示,孩子認為課程很有趣,想將完成作品帶回去跟家中長者分享,期待未來還有機會參加。

     

    市府表示,近年推動「失智照護服務計畫」,設置失智服務據點協助在地失智長者能參與課程、預防及延緩老化。期待透過認知訓練、懷舊療法、音樂治療、芳香療法、藝術治療等有趣且融入日常生活的「非藥物治療」輔療課程,並提供家屬適度喘息及讓失智症者接納、調適疾病引起障礙,增加社會參與動能,提升失智症者及家屬生活品質。

     

    南瀛社會福利推展協會表示,新營、後壁、白河區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失智家庭多元複合支持免費服務,內容包括認知促進活動、緩和失智活動、照顧者訓練課程及照顧者支持團體、協助轉介疑似失智者、連結相關長照資源等,相關問題可電06-6590488洽詢。

     

     

    台南新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老幼共學」,留下美好回憶。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南新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老幼共學」,留下美好回憶。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南新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老幼共學」,留下美好回憶。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南新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老幼共學」,留下美好回憶。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南新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老幼共學」,留下美好回憶。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南新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老幼共學」,留下美好回憶。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南新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老幼共學」,留下美好回憶。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南新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老幼共學」,留下美好回憶。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南新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老幼共學」,留下美好回憶。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南新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老幼共學」,留下美好回憶。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南新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老幼共學」,留下美好回憶。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南新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老幼共學」,留下美好回憶。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南新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老幼共學」,留下美好回憶。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南新營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老幼共學」,留下美好回憶。圖/主辦單位提供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0696/6519724

     

     

    65歲以上長輩應定期健檢,包含大腦影像檢查,幫助發現早期失智症。圖╱123RF

    65歲以上長輩應定期健檢,包含大腦影像檢查,幫助發現早期失智症。圖╱123RF

     

    ●兩親人患失智症,罹病機率為一般人三倍 ●非單一原因造成,生活習慣不良也會引起

    ●憂鬱引發假性失智,最後恐演變成真失智

     

    70歲父親被診斷罹患失智症,上一代的爺爺也是失智症患者,正值中壯年的林先生很憂心是否會遺傳?衛福部桃園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江俊宜表示,若家族有兩位以上親人患有失智症,罹患機率是一般人三倍,但民眾不必太過擔心,得到失智症並非單一原因,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和心理健康,有助於預防失智症。

     

     

    即便有風險 健康生活更重要

     

    衛福部桃園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江俊宜表示,有家族失智症病史,要加強後天的預防措施。圖╱WaCare遠距健康提供

    衛福部桃園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江俊宜表示,有家族失智症病史,要加強後天的預防措施。圖╱WaCare遠距健康提供

     

    失智症是大腦非正常退化的疾病,分別有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失智症、血管型失智症和額顳葉型失智症等類型,其中,阿茲海默症與遺傳有關,電影「我想念我自己」即描述女主角罹患早發性遺傳的阿茲海默症。江俊宜說,家族有失智症病史,的確有較高罹病機率,但只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一定會走到生病階段。

     

    江俊宜指出,雖然有遺傳風險令人擔憂,但有些失智症患者的家屬格外提高警覺,藉由規律運動、定量飲食來預防發病,反而改善了三高問題。

     

    罹患失智症也可能是受到長期後天環境的影響,導致腦部不斷累積β類澱粉蛋白斑塊,進而造成健康的神經元受損,出現記憶衰退、語言能力衰弱、空間認知及理解力下降等症狀。

     

    早期發現早治療 能延緩惡化

     

    失智症不是急性的疾病,病程可能短至2年,也可能長達20年之久,無法治癒是患者最害怕的事,其失能和精神行為也造成照顧者的壓力。江俊宜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增加患者獨立自主的能力、找回生活品質。65歲以上長輩應定期健檢,包含大腦影像檢查,幫助發現早期失智症。

    失智症狀出現前的15至20年,β類澱粉蛋白斑塊就開始逐漸形成,應及早避開菸酒、肥胖、三高、熬夜等危險因子,並控制腦部創傷。江俊宜強調,運動能維持肌肉量、增強心肺功能,是目前已被證實能預防及延緩失智惡化的重要關鍵,加上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地中海飲食,就能減少失智風險。

     

     

    非正常老化的失智警訊 資料來源╱江俊宜

    非正常老化的失智警訊 資料來源╱江俊宜

  • 資料來源:元氣網

    來源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631/6502546

     

    最好的照顧,就是讓人最終不需被照顧。圖/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提供 取自50+(Fifty Plus)

    最好的照顧,就是讓人最終不需被照顧。圖/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提供 取自50+(Fifty Plus)

    編按:理想的長照,是讓病人有好的生活品質,甚至能脫離需要被照顧的失能狀態。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在卸下台中市副市長職位後成立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跨職種的團隊合作,如何落實專業照顧,讓病人從失能走向復能?

     

    人失能以後,還能逆轉退化,找回正常的生活嗎?

     

    採訪這日,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林依瑩,談起她最近照顧的一位重症案例:50多歲的女性,因腦瘤開刀後,術後帶著鼻胃管、尿管和氣切管住進護理之家。然而,住在機構期間,病人傷口復原不佳,又因營養不良,體重只剩30公斤。林依瑩形容,當時病人已是臥床狀態:「整天睜大眼睛,但沒辦法和人互動。」

     

    在女兒的委託下,病人回到家中,由伯拉罕團隊接手24小時照顧。幾個月後,病人不僅傷口癒合狀況良好,還拿掉鼻胃管、尿管,可以由口進食,能說話表達自己的意願。「我早上幫她刷牙洗臉,都讓他自己選要用哪條毛巾!很高興看到她恢復狀況這麼好!」林依瑩說。

     

    在伯拉罕團隊照顧的案例中,這樣的故事並不罕見。最好的長照,是讓病人從失能走向復能,脫離需要被照顧的生活。翻轉「失能等於不可逆退化」的觀念,伯拉罕團隊如何做到?

     

    前副市長當照服員的觀察! 成功的照顧,絕不可能「各做各的」

     

    49歲的林依瑩,深耕長照領域多年。她曾任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台中市副市長。在2018年卸任副市長後,她考取照服員證照,親自到照顧現場工作。隔年年底,她在台中達觀部落成立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提供創新的長照服務。

     

    親自受訓、成為照服員,讓林依瑩對長照問題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圖/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提供 取自50+(Fifty Plus)

    親自受訓、成為照服員,讓林依瑩對長照問題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圖/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提供 取自50+(Fifty Plus)

     

    經歷過長照1.0、2.0的時代,林依瑩觀察,政府近年雖挹注不少資源開拓長照服務,但並未真正滿足民眾的需求。許多家庭仍仰賴外籍看護,且照顧負擔依然沈重。其中,最關鍵的問題便是照顧資源缺乏整合。

     

    她舉例,近年她擔任長照機構的評鑑委員時,常問負責人:「你們服務個案,有多少人接受居家醫療?」通常,機構無法回應具體的數字,只能說:「好像有」。若再進一步追問,「照服員會不會和居家醫療的醫師討論如何照顧?」答案更是「從來沒有」。

     

    「醫師到案家做了衛教指導,結果沒人落實。一週後再去,病人情況一模一樣。」林依瑩憂心,在照護現場,倘若醫師、護理師、照服員、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等不同職種「各做各的」,彼此缺乏溝通,終將導致照顧看不見成效。

     

    24小時、跨職種的密集照顧 80歲臥床阿公從「不想活」到自理生活

     

    成立至今,伯拉罕團隊已照顧超過100個個案。團隊強調「All in One」的服務,每當接到新案時,專職護理師和居家醫療醫師、照服員等相關專業合作,全面評估病人的身心、用藥、飲食等需求,並成立個案的照顧群組。照服員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向醫師、護理師尋求協助。

     

    林依瑩強調,病人要成功復能,照顧團隊必須合作無間。每位照服員會詳細記錄自己當班時的情況,讓團隊的其他成員掌握資訊,落實專業照顧。她舉例,臥床病人臀部皮膚潰爛,可能是頻繁拉肚子導致。若交接記錄不確實、無人協助病人解決拉肚子的問題,照服員就算不停換藥,傷口也很難好轉。

     

    伯拉罕曾照顧過一位80歲的柏山阿公,因為感冒引起的肺炎,進行了氣切手術。接上呼吸器後,身為低收入戶的家屬又無力安排阿公進行復健。時間一久,他的手腳攣縮、身體功能快速退化。

     

    林依瑩還記得,她前往護理之家探望阿公時,他已臥床一年。阿公身上有鼻胃管、尿管、氣切管,無法言語。人雖然有意識,卻只能整天望著天花板。他在筆記本上寫下:「我不喜歡,太累了,不想活。」

     

    在護理之家,長期臥床、插管,讓伯山阿公寫下「不想活」字眼。圖/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提供 取自50+(Fifty Plus)

     

    在護理之家,長期臥床、插管,讓伯山阿公寫下「不想活」字眼。圖/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提供 取自50+(Fifty Plus)

    在居家醫療醫師傅華國的支持下,林依瑩和伯拉罕團隊決定實現阿公的心願,讓他回到部落的家中。團隊的護理師認真鑽研阿公的病情,和醫師討論照顧計畫,教導照服員正確的照顧方式。一週後,阿公已能拔掉鼻胃管,自己吃早餐。2週後移除尿管、40天後拿掉氣切管。

     

    林依瑩指出,現在,柏山阿公的失能程度已從最重度的8級,進步到輕度失能的2級。他不僅恢復語言和行動能力,甚至可以自行走上位於二樓的教會,有時還會自己做飯呢!「聽起來很驚人,但我們不會說這是奇蹟。其實,只要做到跨專業整合,這樣的個案不會少。」

     

    復能良好的柏山阿公,不只順利拔管,還能恢復行動能力。圖/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提供 取自50+(Fifty Plus)

    復能良好的柏山阿公,不只順利拔管,還能恢復行動能力。圖/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提供 取自50+(Fifty Plus)

     

    如何留住照服員、真正解決案家困擾? 充分專業支持,落實全方位照顧

     

    伯拉罕服務的個案,初期幾乎都是24小時輪班照顧。林依瑩指出,全天候服務最久的個案,至今已長達2年4個月。在照顧人力普遍不足的現場,這並不容易。但她認為,在照顧前期,一定要全面落實專業照顧。不論餵食、復健、清潔、用藥等,「有一個環節沒做好,病人就會一直臥床。」

     

    辛苦的照顧工作,如何留得住人?林依瑩指出,除了提供合理的薪資外,照顧專業支持同樣重要。在北歐、日本等長照服務成熟的國家,照服員的訓練往往需要數年,而台灣照服員考取證照所需的訓練課程卻僅有100小時。照服員的專業訓練不夠充分,派案單位又無法提供協助,工作時遇到狀況只能自行解決,更遑論協助個案復能。

     

    她以臥床阿公為例,當初阿公想返家的一大阻礙,就是無人可以協助他抽痰。多數的照服員並沒有相關證照,也不具備為重症病人抽痰的能力。幸好,部落有幾位年輕照服員願意上課。拿到證照後,再由護理師全天候督導3天,才敢放心讓照服員為阿公抽痰。

     

    「照顧缺乏專業支持,個案狀況很難改善,照服員會覺得挫折。就算薪水不差,他們還是做不久。」林依瑩說。有次評鑑,一位照服員告訴她,平時會幫個案阿公按壓腳掌。但是每次一壓,阿公的臉就爆紅。而這套照服員以為有效的「復能方法」,竟然是自己看Youtube影片學來的!國內照服員缺乏專業支持的情況,由此可見一斑。

     

    此外,照服員和案家之間的衝突,也是長照現場留不住人的另一常見因素。林依瑩觀察,大大小小的衝突,常和「界線」有關。長照2.0的制度設計,每項政府給付的照顧項目都有一個代碼。照服員進入個案家中,只能做被核定的服務項目。於是,照服員在工作現場,便不停地劃分責任:「我只能掃阿公住的這間,不能掃其他房間;只能煮飯給阿嬤吃,不能煮給孫子吃。」

     

    然而,照服員只做核定的服務項目,很難完全滿足被照顧者的需求。她以自身在照顧現場的經驗為例,原本照顧管理專員、個管師只核定陪伴服務,但她進入個案家中,發現阿嬤因為失禁,身上沾滿排泄物。「因為沒有核定協助沐浴,我不用幫她洗澡,難道就眼睜睜看阿嬤被大小便淹沒嗎?」

     

    她認為,照顧服務應該更有彈性,才能真正提升被照顧者的生活品質。例如,長照2.0給付的備餐服務,僅限於幫個案備餐。但在部落,祖父母也想和放學回家的孫子一起吃晚餐。伯拉罕團隊會詢問案家是否有意願自費使用服務,讓照服員可以同時準備孫子的餐點。設法創造雙贏的解方,讓照顧者、案家都不委屈。

     

    林依瑩認為,照顧應該回歸「以人為本」的精神,才能真正提升被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圖/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提供 取自50+(Fifty Plus)

    林依瑩認為,照顧應該回歸「以人為本」的精神,才能真正提升被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圖/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提供 取自50+(Fifty Plus)

     

    長照費用高,無力支付怎麼辦? 公費、自費混搭,結合時間銀行互助

     

    目前,在長照2.0制度下,照服員的時薪最低為每小時200元。換算下來,一天的照顧成本為4800元。若需要24小時的照顧,案家每月約需支付14萬元。即使扣除失能等級最高的補助3萬多元,案家仍須支付超過10萬元的費用。對多數家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尤其部落許多案家是低收入戶,根本無力支付。

     

    面對這樣的挑戰,林依瑩指出,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是以社會企業的形式經營。團隊的服務經費來自長照2.0的補助、案家自費和公益募款,盡可能以多樣收入支付照顧成本。此外,照服員也可以選擇提供志願服務,儲存時間銀行的時數。未來自己需要被照顧,再提領時數。

     

    林依瑩指出,在部落生活圈,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並不罕見。例如,照服員自願幫長輩剪頭髮、小朋友幫忙大人撿拾公共區域的垃圾,都可以登記時間銀行的時數。需要24小時照顧,又無力自費的重症個案,有時伯拉罕團隊也會安排照服員提供一定時數的志工服務。

     

    長輩當志工包裝雞蛋,也是時間銀行的方案之一。圖/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提供 取自50+(Fifty Plus)

    長輩當志工包裝雞蛋,也是時間銀行的方案之一。圖/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提供 取自50+(Fifty Plus)

     

    「照服員看到我們努力的成果,會願意當志工。因為他知道,以後自己需要被照顧時,會有人幫他。」林依瑩說。

     

    她很清楚,這套照顧模式無法創造巨額的利潤。然而,看見個案的驚人進步、照服員的成就感,讓她相信這是一條值得走下去的路。「好照顧、好專業、高復能,這是我們期待的長照!」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5/6511153

     

     

    徐先生中風倒下,徐太太為常伴左右,考照服員證照也能照顧其他人。圖/創世基隆安養院提供

    徐先生中風倒下,徐太太為常伴左右,考照服員證照也能照顧其他人。圖/創世基隆安養院提供徐先生中風倒下,徐太太為常伴左右,考照服員證照也能照顧其他人。圖/創世基隆安養院提供

     

    七夕情人節即將到來,植物人的生命故事中,也有鶼鰈情深的故事。基隆市徐先生今年3月因突然中風 下,徐太太在家照顧,每日在工廠與家庭間奔波忙碌,為常伴丈夫身旁,參加臨時照顧服務員的課程考取證照,加入安養院照顧服務員行列,也照顧更多其他的植物人,化小愛為大愛。

     

    徐太太與先生結婚7年,夫妻倆原本共同經營搬家公司,開著貨車到處工作,感情很好。徐先生中風後,徐太太結束搬家公司,獨身扛起照顧與承擔家計的重擔,每天利用午休時間,騎車回家為先生換尿布、灌食,忙得像陀螺一樣團團轉,辛苦的日子在徐先生入住創世後,終於能鬆口氣。

     

    疫情期間,社工透過視訊讓家屬探視,徐太太告訴社工,現在她正在進修照顧服務員課程,增進自己照顧技巧,同時也希望取得證照後,加入創世安養院服務,一直陪伴先生身旁,還能協助照顧更多植物人。

     

    創世基隆安養院表示,徐太太將負能量轉換成正向助人能量,令人讚賞,夫妻深情也令人感動,每位植物人背後,都是一個辛酸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故事。「救一個植物人,等於救一個家庭。」創世基幫助他們在絕望無助的時刻找到依靠,盼民眾也可以成為植物人及其家庭的撐舟勇士,每月300元助植物人每日尿布,度過難關。愛心專線:(02)24214738。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8/6509067

     

    健走仗運動讓社區長輩平時做簡單的活動,輕鬆達到運動的效果。圖/門諾醫院提供

    健走仗運動讓社區長輩平時做簡單的活動,輕鬆達到運動的效果。圖/門諾醫院提供

     

    門諾醫院近年來在花蓮新城鄉打造失智友善社區,繼健康飲食推廣獲得各社區的肯定後,特地邀請不倒翁學校志工傳授「健走仗運動」,在52個動作中,有抬單腳、弓箭步等,看似簡單的動作,得以提升長輩肌力、刺激腦部分泌,預防失智症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每12位65歲以上老年人中,就有1位罹患失智症,現在失智症照護已是高齡化社會的重要課題。

     

    「以常訓代替長照。」不倒翁學校志工夏尊湯說,健走仗運動共分為13個階段、52個動作,每個環節都是循序漸進,除了能防止跌倒、保護關節及增強肌力,還可以促進靈活度與穩定度,甚至坐在椅子上就能做運動,對長輩來說,是一套簡單卻能達到訓練效果的運動。

     

    學員們跟著台上指導老師的口號,希望把這套健走仗運動帶回社區。學員王大哥說,沒想到一對健走仗就能衍伸這麼多的健身動作,一定要在社區裡好好推廣。

     

    「吃銀杏不如起身動一動」,活動承辦人陳茜如表示,很多長輩想到要運動就退縮,其實健走仗非常適合平常沒有運動基礎或膝蓋退化的長者,不論是緩步健走或是坐在椅子上,只要依照動作慢慢練習,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提升血液循環、心肺力、累積肌力,更有效預防失智症。

     

    另外,門諾醫院近年來積極深入社區舉辦失智症相關講座,透過檢測機制找出隱藏在家中的失智症患者,能獲得妥善且即時的治療,更串聯在地商家加入友善商家,守護社區長輩。

    門諾醫院邀請不倒翁學校志工傳授「健走仗運動」,透過簡單的動作不但能增加肌力,還可預防失智。圖/門諾醫院提供

    門諾醫院邀請不倒翁學校志工傳授「健走仗運動」,透過簡單的動作不但能增加肌力,還可預防失智。圖/門諾醫院提供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6/6510475

     

    2022-08-04 02:05 聯合報/ 記者李宗祐/嘉義報導

     

    嘉義縣第100個老人食堂昨天在義竹鄉東榮社區揭牌。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第100個老人食堂昨天在義竹鄉東榮社區揭牌。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第100個老人食堂「作伙吃有厝味」昨天在義竹鄉東榮社區揭牌,邀請百歲人瑞參與,增添喜氣與祝福;縣長翁章梁說,老人食堂不但每周三為社區長輩提供午餐,也鼓勵長輩走出家門、增加互動機會,獲得更好的照顧和關懷。

     

    翁章梁表示,嘉義縣老年人口比例全國第1,18鄉鎮市已有13個鄉鎮老年人口逾20%,義竹鄉更居全縣第3,為鼓勵老人家走出家門,增加社會互動機會,社區理事長與幹部努力下,縣府補助廚房設備及食材,老人食堂為社區40多名長輩提供午餐。

     

    翁章梁說,全縣已核定102個老人食堂,期待透過長照服務單位的豐富經驗,加上各團隊的努力,共同推動長照2.0社區整體照顧服務模式。

     

    志工表示,每周三早上7點準時到社區準備午餐,看到長輩來用餐時有更多時間與人互動,各個充滿笑容,大家越做越有成就感,能為社區盡1分心力,一點也不覺得辛苦。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4/6497761

     

     

    苗栗縣長徐耀昌上午在縣府頒贈感謝狀給各長照服務機構,感謝他們對長輩照顧的用心。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縣長徐耀昌上午在縣府頒贈感謝狀給各長照服務機構,感謝他們對長輩照顧的用心。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縣老年人口比率已超過18%,高齡化社會面臨更多失能、失智長者的照顧需求,縣府朝縣內34個國中學區都設有日照機構為目標,目前已在13個學區設置社區長照機構,期盼2到3年內再增為25個學區,逐步朝目標邁進,建構綿密的服務網絡。

     

    苗栗縣長徐耀昌上午在縣府頒贈感謝狀給各長照服務機構,感謝他們對長輩照顧的用心,也期待後續建置完成的社區長照機構能就近為長輩提供多元優質的照顧服務。

     

    苗栗縣長期照護管理中心指出,苗栗縣2020年起依中央目標,以國中學區結合失能者社區生活圈為服務範圍的概念,以34個國中學區均設有日照為布建目標,至今年6月底已有13個國中學區設置有社區長照機構,其中包括14家日照、2家小規模多機能服務。

     

    長照中心主任王寶慈表示,長照機構除專車接送也有照顧員、專業護理人員提供生活照護及多元性活動課程,讓縣內社區的長輩能在地養老。今年上半年已核發5家機構籌設許可,另有18家規畫籌設中,將可涵蓋12個學區,完成設置後縣內將有25個學區布建有長照機構,學區涵蓋率可達73.5%。

     

    受獎機構人員也分享經驗,藥師佛琉璃光學會執行長兼機構主任吳憶玲說,第1個個案原是長期在家臥床的阿嬤,到機構後不但能走還參與活動,有些長輩在家很憂鬱,到日照中心一段時間後,心情漸開朗,還有長輩原本靠拐杖行走,結果不到1個月,老人家不但行動自如,還拿拐杖在手上甩著玩,長照提供的照顧對老人家影響很大,讓長輩得以維持行動力,也減低家屬的照顧壓力。

    各長照服務機構展示長輩的課程成果及作品。記者胡蓬生/攝影

    各長照服務機構展示長輩的課程成果及作品。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縣政府朝縣內34個國中學區都設有日照機構為目標。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縣政府朝縣內34個國中學區都設有日照機構為目標。記者胡蓬生/攝影

    各長照服務機構展示長輩的課程成果及作品。記者胡蓬生/攝影

    各長照服務機構展示長輩的課程成果及作品。記者胡蓬生/攝影

    各長照服務機構展示長輩的課程成果及作品。記者胡蓬生/攝影

    各長照服務機構展示長輩的課程成果及作品。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縣長徐耀昌上午在縣府頒贈感謝狀給各長照服務機構,感謝他們對長輩照顧的用心。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縣長徐耀昌上午在縣府頒贈感謝狀給各長照服務機構,感謝他們對長輩照顧的用心。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縣政府朝縣內34個國中學區都設有日照機構為目標,目前已在13個學區設置社區長照機構。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縣政府朝縣內34個國中學區都設有日照機構為目標,目前已在13個學區設置社區長照機構。記者胡蓬生/攝影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6/6501315

     

     

    台南市北區仁愛里活動中心內的銀髮健身俱樂部今天啟用。圖/衛生局提供

    台南市北區仁愛里活動中心內的銀髮健身俱樂部今天啟用。圖/衛生局提供

     

    位在台南市北區仁愛里活動中心內的「銀髮健身俱樂部」今天揭幕,衛生局表示,國健署今年在全台補助設立75處的銀髮健身俱樂部,台南市已有9處,搭配之前各區內設立的「長者健康促進站」,希望協助更多長者提升肌力、延緩失能。

     

    衛生局表示,北區仁愛里活動中心內的銀髮健身俱樂部由成大承辦,除了有專業師資與器材,提供體能訓練外,還結合成大醫院醫療、護理、營養的資源,提供長者進一步的健康照護,上午現場有不少長者參與,一名長者表示「能有長者專用、不必去一般健身房跟年輕人擠,實在太好了」,還有一名長者是從東區到北區運動,希望未來能設更多據點,「距離能近一點」。

     

    仁愛里活動中心位在長榮路與東豐路口附近的巷內,上午的啟用儀式,包括副市長趙卿惠、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賈淑麗、衛生局長許以霖、成大醫院副院長李經維、北區區長李皇興及成大學務長林麗娟等人都到場。

     

    賈淑麗表示,目前75個據點都陸續設立,成效相當不錯,國健署規畫未來會再投注2.88億元的經費,於2025年之前在全台設亠88處的銀髮健身俱樂部,鼓勵更多的長者走出家門,到俱樂部裡健身與交朋友。

     

    國健署指出,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為6.8%,相當於全台有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肌肉能支撐人體維持行動力,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會不停流失,增加失能、臥床的風險。

     

    衛生局表示,台南從去年起陸續增設銀髮健康俱樂部,目前在全市設有9處,除了今天啟用的北區,另外8處分別是南區大恩里活動中心由台南市立醫院經營的俱樂部、柳營區由生達化學經營的達康運動保健中心、安南區由天主教美善基金會經營的台江健身俱樂部、新營區隋唐街康睿大樓由營新醫院經營、中西區五條港由民間經營、南區衛生所在所內經營,及中華醫事科大、嘉南藥理大學兩校在校內經營。

     

    衛生局並表示,之前國健署也在長照經營據點中,協助全市37區每區都有長者健康促進站,同樣是有專業師資提供訓練,但健身俱樂部的經費較多,提供健身器材,像是北區仁愛里的俱樂部,器材就超過百萬元,未來會持續盤點相關的空間,繼續設立。

     

    衛生局表示,銀髮健身俱樂部主要著重於肌力訓練,肌力訓練是最有效預防失能和減少肌少症發生的方式,由專業師資課前評估,規劃屬於長輩個人的運動處方,肌力、肌耐力的指導訓練,安排有趣的團體運動課程,除了提供正確、規律且安全的運動外,也能搭配健康又均衡的飲食,並能夠開朗的與人互動,強化與社會參與度,避免與社會脫節。

     

    台南市北區仁愛里活動中心內的銀髮健身俱樂部今天啟用。圖/衛生局提供

    台南市北區仁愛里活動中心內的銀髮健身俱樂部今天啟用。圖/衛生局提供

     

    台南市北區仁愛里活動中心內的銀髮健身俱樂部今天啟用。圖/衛生局提供

    台南市北區仁愛里活動中心內的銀髮健身俱樂部今天啟用。圖/衛生局提供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3/6498672

     

    因應超高齡社會來臨,新北市衛生局陸續建設日間照顧中心,讓需要長照資源的家庭能夠獲得資源挹注。市長侯友宜昨天出席3間日照中心開幕儀式,新北累計已有64間,侯友宜說,希望年底能增加至70間。

     

    昨開幕的板橋玩學樂園、中和康齡家美、汐止幸扶日照顧中心,除提供基本個別化專業跨領域日常照顧外,還在照顧中融合了旅遊元素,並帶入現代科技理念提供智能化照護管理,隨時掌握長輩健康狀況。

     

    日常課程活動提供長輩自主選課,多樣化的學習能夠更有趣的參與其中。讓長輩在受照顧當中獲得快樂及成就感,進而延緩退化的速度,打造長輩的銀髮新樂園。

     

    侯友宜昨化身「友誼照服員」,協助長輩完成攀岩復健運動、打地鼠遊戲闖關、穿戴護具體驗智能運動設施訓練手眼協調活動筋骨。

     

    侯友宜表示,新北市長輩將近66萬人,他過去提出任內要辦到60間日間照顧中心,已達標共64間,感謝很多民間團體的支持,希望年底前有機會能達到70間。

     

    衛生局長陳潤秋說,未來將持續透過公私協力方式,在2025年完成百家社區長照機構願景,並持續連結醫療專業團隊投入照顧網絡建置,推動周延且高可近性的醫養設施,期在2026年超高齡社會來臨時,完善整體社區照顧模式,讓新北長者能夠在地安老。

  •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來源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0696/6493250

     

    台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左)、台大心理系主任周泰立。記者邱宜君/攝影

    台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左)、台大心理系主任周泰立。記者邱宜君/攝影

     

    80、90歲失智長者,認知功能表現能逆轉嗎?台大醫院研究證實,年老的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病患,透過微創「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R)」,可顯著改善神經認知功能,一成患者在治療一年後不再被診斷為失智症。此研究成果獲國際老年醫學期刊「老化(Aging US)」刊登。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TAVR團隊於2015年針對156位平均82歲的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病患,進行TAVR術前、術後3個月及1年安排神經認知功能測試的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年老病患在術後神經學(包含巴氏量表)及多項認知功能的測試均有顯著的進步,且神經認知功能的進步均持續到術後一年。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TAVR風險遠低於傳統心臟手術,去年二月起納入健保給付,符合條件的病人不再自費100萬元。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茂欣指出,台灣65歲以上長者約18%有輕微認知障礙,其中8%可診斷為失智症,平均每13人就有1人失智,80歲以上更達到每5人就有1人。失智症成因約10%是因為曾發生腦中風或有心臟方面的疾病,例如主動脈瓣膜狹窄。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陳文鍾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是老年人常見的退化性瓣膜疾病,隨狹窄程度加劇,病患可能會胸悶、昏倒、出現心臟衰竭症狀,例如喘、水腫等,也會導致腦部血液灌流下降,進而損害神經認知功能。臨床研究顯示,有26%的鬱血性心臟衰竭患者會發生神經認知障礙症狀。

     

    林茂欣表示,TAVR是近年來針對老年病患發展的微創瓣膜治療手術,手術過程無需使用傳統開心手術的體外循環機,術後的傷口亦僅在一側的鼠蹊部約0.5公分大小,大幅減少年老病患手術過程的風險與不適。過去國內外研究均證實,TAVR可以顯著增加心輸出量及腦部的血液流量,對於長者安全性高。

     

    台大醫院研究則發現,長者在TAVR術後,除了心臟和腦部血流改善,連頭腦都變靈光。術前有39.1%病人簡短智能測驗結果小於26分,符合失智症診斷標準,術後1年有3成病人進步3分以上,僅剩27.7%小於26分,代表約1成患者可以不再被診斷為失智症。巴氏量表原本只有90分上下,術後1年也進步超過95分,顯示神經認知功能的進步帶來生活獨立性的改善,且持續到術後1年。

     

    台大心理系主任周泰立的岳父就受惠其中。周泰立表示,岳父5、6年前被診斷為輕度失智症,2年多前89歲時發現主動脈瓣膜狹窄,當時喘得很厲害,雙腳都水腫,到台大接受TAVR治療後,很快就出院了,返家完全不喘、走路很有精神,回到社區日照中心,反應速度進步很多。

top